台中科院將研製中、短程多用途導彈 無法用於美製載具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根據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台中科院)發佈的消息指出,目前該院正在使用由台灣宜蘭龍德造船廠的雙體快艇實驗船,進行「介於雄風1型至雄風2型飛彈射程距離之間」的中、短程型導彈,預估射程約在10~15公里之間,應該是一種通用陸海空型的導彈。整體技術由雄風2型反艦導彈的母體改良。至於其餘技術細節,目前仍在保密中。

台灣中科院目前正在使用雙船體快艇實驗載具,密集進行中、短程戰術導彈的研發工作。(陳宗逸/多維新聞)

據指出,中科院研發此種導彈,是在非常秘密的情況下研發,除了未來戰爭型態改變,導彈的使用空間不再僅限於陸、海、空三方面的隔閡,而是整合在一起的研發戰術。故在美軍於2016年提出「多域戰(Multi-Domain)」的新型態戰略觀概念之後,世界各國無不朝着此方向發展新一代戰術武器。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以往由美國陸軍操作的多管火箭系統(HIMARS、MLRS),改由美國海軍在兩棲突擊艦上使用。以及以往用來反坦克的地獄火飛彈(AIM-114 Hellfire),已經改變為第二代構型,第二代的AIM-114M/N具備有攻擊地下碉堡、海上艦船等能力,運用延遲引信和不同種類殺傷性彈頭,使用海、空軍的載具運用,而不再僅是陸軍攻擊直升機的專用導彈,此為目前最新趨勢。

據稱,該中、短程導彈的基礎技術,是由中科院之光—雄風2型反艦導彈的技術而來。(陳宗逸/多維新聞)

台灣中科院此次研發的所謂「中、短程導彈」,雖然對外宣稱是「攻艦導彈」,但是考量未來台軍戰略思維的改變,中科院極可能是研發一種類似美國地獄火二代的多用途導引導彈,由雷射導引、GPS標定輔助,用大批量的廉價中、短程導彈,對付解放軍的海、陸武器陣列。至於是否能夠使用美軍軍規的GPS訊號導引,目前沒有答案。

而由於台海局勢嚴峻,美方目前不斷釋出對台出售與美軍同級的「多域戰」武器,例如HIMARS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以及海軍使用的MH-60R直升機,以及以之搭配的地獄火二代型導彈,台軍已經對HIMARS和MH-60R有興趣,準備在明、後年會計年度,儘快通過採購預算和建軍計畫,而搭配給MH-60R的地獄火二代導彈,目前因為台軍預算不足,暫時不考慮引進,故給了中科院一個喘息空間,可以爭取獨自研發。

為了加強台軍的多域戰能力,美國方面極力推薦台軍採購美軍普遍配置的地獄火二代型多用途導彈,可攻艦是其最大特色。圖為該型導彈,由美國的獨立級近岸戰鬥艦(LCS)上垂直試射,是一種全新戰術的展示。(U.S.NAVY)

但是,由於中科院研發的導彈,是屬於獨立的射控系統,並不能用在美製載具上面,故無法配置給美援巡防艦等主力艦艇使用,主要搭載載具,應該是以沱江艦等台灣自制巡邏艦、導彈快艇等使用,搭配海軍大成系統的目標獲得資訊,導引協調此型導彈的混搭戰術。由於是中科院研發,此型導彈也應該不具備與美製Link11等戰術鏈路系統協調作戰的能力,僅算是遊擊武器。

此外,中科院耗費心力研發的騰雲無人機,也是此種中、短程型戰術導彈的用家之一。由於騰雲無人機研發至今超過10年,一直無法在發動機馬力上面獲得突破,僅能由美國進口發動機才能勉強試飛。而其缺乏使用的武器,也一直為外界詬病,中科院一度宣稱騰雲機將掛載「具備導引能力的火箭彈」來作為戰術使用,但是環顧世界各國,還尚無此種使用例證。由於是中科院獨立系統,騰雲機也無法使用台軍普遍使用的地獄火導彈,執行類似美軍死神(MQ-9, Reaper)無人機使用地獄火飛彈的攻擊獵殺任務,故如果中科院針對騰雲機搭配中、短程導引導彈,也不可不為是一個應急的處方。

除了上述載具使用之外,中科院的獨立系統也可支援台灣自制IDF戰機的使用界面。由於中科院自制的萬劍巡弋飛彈,已經註定不為台灣國防部大量採購,因為美方已經在2016年通過台灣使用同等級的JSOW聯合距外械彈和HARM高速反輻射導彈,以此搭配來獵殺解放軍防空飛彈,故原本戰術意義一樣的萬劍彈,由於科技層次不夠美製品水準,加上沒有美國軍規GPS導引,實戰意義不大。萬劍彈搭配IDF作戰的戰術想定,已經被台灣國防部放棄。而中科院此時推出中、短程多用途導彈,足供IDF、甚至未來改良為攻擊機的勇鷹高教機使用,使得IDF系列家族,還是具有一定的空對面攻擊能量。中科院以往曾經研發空射型雄風2型導彈,但是並未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