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武漢包機抵台 民進黨拉得住台灣「反中」民粹韁繩嗎?

撰文:鄭海森
出版:更新:

距離第一批滯留湖北的247位台人抵台後第36天,第二批361人終於踏上台灣的土地,這次兩岸官方各退一步,取得折衷方案,共同執飛、檢疫,載運人數也相互退讓。然而過程中台灣仍出現許多「黨政人士」、「知情人士」放話指稱大陸百般刁難,攪動台灣民眾反中情緒。民進黨政府是否能拉住這股「反中」民粹的韁繩,將影響未來四年兩岸關係。

3月10日深夜,台灣華航與大陸東航兩架班機陸續抵達台灣,搭載361名滯留湖北台人。此次雖無人確診,卻依舊出現許多政治口水。(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月3日,第一批滯留湖北台人包機搭載247人抵台,然而兩岸因缺乏互信溝通,再加上出現一名確診,第二批返台進程中斷,兩岸重新陷入相互指責的老戲碼,台方稱陸方沒有弱勢優先、檢疫完備;陸方則稱台方蓄意栽贓、藉口拖延,雙方口水戰延續一個多月。

過程中,雙方仍透過民航管道協商,台方要求華航派機搭載醫護人員前往接回第二批弱勢優先的121人,陸方則要求由大陸東航派數個班次,將1,148位台人在一周內送回,雙方沒有共識。後來大陸稱建議華航東航共同執飛,一度被台方拒絕。

在第二批包機上,兩岸雙方各退一步,由華航與東航各出一班專機,定調為臨時航班。華航帶着兩批醫護人員,兩岸共同進行登機撿疫;大陸不堅持一周內載回上千人,台灣也不堅持只載121人。台灣得以取得「對等」說法,大陸也站穩「非撤僑」的底線。

雙方妥協折衷的背後,是大陸為回應台人返鄉需求、當地防疫資源調控,以及習近平發話「要幫助外地滯留在鄂人員,安全有序返鄉」等因素,在不觸及「兩國論」的政治紅線下,適當讓步。

台灣方面,考慮台人在武漢隔離已久,說是防疫破口太牽強;距離第一批抵台已逾一個多月,說防疫準備還不足也太誇張;有能力卻放棄救援,也有失「以民為本」的政治高度;同時,大陸疫情趨穩,武漢或將對外地人口解封,用包機接回比各自返台更好防疫。

然而,飛機落地前後,猶如第一批包機充斥「陰謀論」,台灣輿論出現陸方百般刁難、搞小動作,才讓飛機起飛「一波三折」的說法。多位黨政人士、知情人士輪番放話,指責大陸官方臨時想塞人上飛機,台方因怕造成防疫漏洞而拒絕;又稱大陸一度不讓搭乘東航的台人穿防護服,阻撓台灣「高規格」防疫,是在台灣堅持下才改口;而當大陸將發燒37.1度台人請下飛機,輿論卻似乎又視而不見。

可見台灣依舊有一股力量不願意讓「防疫歸防疫」,一定要摻進政治,攪動台灣民眾對於大陸的負面情緒。

習近平日前赴武漢視察,一席「幫助滯鄂外地人士返鄉」的說法,被解讀為第二批武漢包機成行的原因之一。(新華社)

平心而論,蔡英文政府在整體防疫上可圈可點,但部分政治人物順着疫情升温的恐中氛圍,借勢激化反中情緒,污名化台商、陸配等群體,攫取自身政治利益。

而這頭被餵食龐大負面情緒的「反中」民粹惡龍,開始有脱韁反噬的迹象,已成為蔡英文施政絆腳石,前例就是陸委會基於本職與人道提出陸配未成年子女入境申請專案,24小時內火速被撤回;表述用「新冠肺炎」而非「武漢肺炎」被台灣網友出征。

此次民進黨政府在第二批包機取得人道與政治的平衡,或有讓民粹降温、為兩岸留餘地之意,值得肯定。然而包機前後出現的政治口水,再次淹沒蔡英文所說的「沒有政治考慮,只有防疫考慮」。

民進黨政府若不能拉住「反中」民粹韁繩,持續累積兩岸善意,建立互動基礎,而任由部分政客借「反中」攫取政治紅利,放縱歧視仇恨言論流竄,那麼對已激化對立的兩岸關係而言,第二批包機的善意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