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韓國瑜】在最後關頭 大陸官媒「捧殺」了韓國瑜?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台灣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投票明天(6月6日)舉行。而大陸官媒《人民日報》在罷免前一天(5日)發表文章《追殺韓國瑜 民進黨醜態百出》,批評民進黨在背後主導「罷韓」,並且點出所謂「台式民主」已經淪為「顏色政治、私心政治和騙術政治」。

此外,《人民日報》文章在批評民進黨之外,似乎也有替韓國瑜緩頰的傾向。文章認為韓國瑜的「市政成績不錯」,而將希望寄託在防疫和市政上,並且韓上任後主打的「路平」政策也讓高雄經受住近期的暴雨考驗。

《人民日報》5日發表文章《追殺韓國瑜 民進黨醜態百出》。(截圖)

不過,《人民日報》的文章反而被台媒「轉成內銷」使用,藉此用來「提醒」台灣民眾,韓國瑜是曾經到過香港「中聯辦」密會中共官員,同時是經中共認可的政治人物,將之當做壓倒韓國瑜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庸置疑,《人民日報》的發聲,可能造成「罷韓」的選情出現「雪上加霜」,甚至變相成為「捧殺」的局面,因為目前台灣主流民意的確存在「反中拒統」的意識形態。不過對於中共來說,借韓國瑜的例子能夠突顯出「台式民主」其實離不開政黨政治的操作痕迹,也能讓兩岸民眾對民主的神話保持警覺意識。更何況,就算中共不發聲,也並不能保證韓國瑜必然能度過這次危機。

台灣內部在「罷韓」接近尾聲的時刻,才陸續出現應該從政績的角度,理性看待與分析韓國瑜是否勝任高雄市長的聲音。然而,在此之前,更多對於韓國瑜的反彈是充滿情緒性的「仇恨政治」,高雄反對韓國瑜的民眾,根本無視韓國瑜的政績,以及他和前任市長陳菊的比較,而只是要求「韓國瑜下台」,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韓國瑜是騙子和「草包」。

韓國瑜的政績究竟做得如何,在如今台灣媒體藍綠壁壘分明的情況下,很難得到客觀公允的評價。或者就算有客觀的評價,但又會被詮釋成已帶有立場的政治宣傳。因此真理並非能夠「越辯越明」。其貫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社會對於中國大陸的看法,在「親美抗中拒統」的主流意識形態下,所有看似講大陸社會好話的說法,都會被詮釋成「親中賣台」的言論。而這樣的結果,其實損失慘重的是台灣社會,因為它無法包容不同的意見,也讓社會無法面對真相,進而失去做出正確判斷的可能性。

對高雄市民來說,韓國瑜的去留其實也是相同的。如果韓國瑜真的不勝任而遭罷免,那確是情有可原。但如果韓國瑜只是因為政治立場跟當前的主流民意不相同便要遭到「政治追殺」,似乎說明台灣人只能享有這種充滿情緒的「台式民主」,而沒有所謂的民主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