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寒】中醫建議宜早睡晚起 三部位最忌吹風受寒

撰文:藍善婷
出版:更新:

今日(5日)是廿四節氣中的小寒,《歷書》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但其實氣候紀錄卻顯示,小寒往往較大寒冷。中醫師就提醒在這個凍的天氣下,身體血氣運行會減弱,身體較易出現一些俗稱「痹證」的痛症,以及其他不同疾病;至於養生法則,就是要把身體閉藏,早睡晚起,同時也要避免身體3個部位直接吹風受寒,而在進食溫補食材同時,應盡量配搭滋潤性食物。

小寒是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也是一年廿四節氣中的第廿三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度。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其字面上雖然是沒有大寒那麼冷,但根據經驗會發現,其實小寒也往往較大寒冷,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在北方,此時也可見到喜鵲,它們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而小寒天氣的晴暖,同時也被視為預示著第二年氣候的狀況。

早睡晚起 太陽出來後才活動開始

冬季天氣寒冷,大家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徐醫師解釋,通常小寒的時候因為天氣冷,會形成身體血氣運行減弱,「中醫認為有『寒主收引』的情況,所以身體可能會容易出現一些痛症,俗稱『痹證』,甚至一些心腦血管的毛病、咳或者感冒、傷風也容易出現。」

他更提醒大家要盡量避免晚睡,「在中醫一些養生法則上,認為到冬季要潛藏身體的陽氣,即是在天氣冷的時候,要盡量將身體閉藏,如果不去休息睡覺,很多時會令身體的陽氣耗散過度,日間活動最好等待太陽出來後。『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早睡的意思是早一點睡,入夜後早一點睡,晚起的意思,當然不是睡至11、12時,是等到太陽出來後才活動,是比較合乎養生法則。」

中醫師徐澤昌指寒冷天氣身體血氣運行會減弱。

忌寒風吹面、頸、背 室內運動免大汗

徐醫師又溫馨提示,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日子,一定要多穿衣服以免身體受寒,且更要特別避免背部、頸部等地方直接吹風,「這些地方如果吹風的話,輕則引起局部地方疼痛,例如是頸緊膊痛,吹到背部更會特別容易患上感冒等情況,因為背部上的穴位如果受寒,是比較容易出現感冒。」

至於運動方面,徐醫師指要注意冬天需要閉藏,所以運動量不適宜過大,以免陽氣耗散太多,運動方面應避免大汗淋漓,所以較適合的運動包括緩步跑、散步等,做運動時也可盡量留在室內,「天氣冷在室外,有時因溫差或運動後被寒風吹到,就容易出毛病;有時寒風直接吹面部,身體虛弱的人更會有面癱情況。」

小寒時運動量不適宜過大,以免陽氣耗散太多,半亦應避免大汗淋漓,所以較適合的運動包括緩步跑、散步等。(VCG)

飲食溫補、滋潤兼備

常云冬天應多加進補,徐醫師就教路,在小寒時進食的食物方面,可以進食一些溫補的食材,例如羊肉、牛肉等,但要注意進食溫補食材同時,應同時盡量配搭一些有滋潤性的食物如銀耳、木耳,既有補腎的效果,也相對平和,能平衡人身體的躁性。此外,在冬天進食黑豆,亦一樣有補腎作用。

銀耳、木耳、黑豆有補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