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攻略】內銀股息誘 中行息率7厘 專家警告:高息只係陷阱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8月港股波動不斷,恒指回調幅度高達2000點,內銀股繼續波動不息,其中中國銀行(3988)累計插水超過一成,股價幾乎「打回原形」重返13年前的招股價。不過內銀股向來是「好息一族」恩物,而現時多間內銀的股息率已升至約6厘。適逢6大內銀的業績期告一段落,是否吸納股份收息的好機會?
星展香港投資總監辦公室高級投資策略師李振豪提醒,內銀備受多項不利因素困擾,短線仍有一定風險,但基於派息穩定,現時已屆儲貨時機。不過,宏匯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總監林嘉麒則相對「穩陣」,單看股息入市可能「有伏」,建議股民留意增長較有保證的招商銀行(3968)。

中美貿易戰於8月再起風雲,雙方再度「曬冷」互徵關稅,加上本港抗爭浪潮愈演愈烈,恒指上月回調幅度達到2,053點(4%),內地銀行股延續弱勢,六大內銀包括工行(1398)、建行(0939)、中行、農行(1288)、交行(3328)及招行無一倖免。但內銀股向來是不少「食息族」的穩膽,在今輪跌浪後,多間大型內銀的股息率更升至6至7厘之高,吸引眾多散戶捧場。

人行推利率改革 淨息差或受壓

但股市又豈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內銀高息背後其實潛藏不少風險,事關人民銀行月中宣布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LPR)形成機制,將以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為基準。但由於LPR定價較現行貸款基準利率低出超過1厘,此舉被市場視為變相減息,或會衝擊內銀股的盈利能力。

人民銀行月中宣布改革LPR行率形成機制,或會為內地銀行業淨息差帶來壓力。(視覺中國)

李振豪分析指,人行的新改革或會擠壓淨息差空間,對「食息」維生的內銀股尤其不利,「貸款利率大幅壓低,無奈存款利率卻難以下調,令淨息差收窄,盈利前景必然轉差,更令市場悲觀的是這個趨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此外,內地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第二季GDP增長僅6.2%,為27年以來最低,難免會削弱企業的貸款需求,令內銀業務受到兩面夾擊。

肩負國家任務 低息助中小企融資

面對經營環境惡化,銀行業減慢信貸增長,甚至「落雨收遮」以求自保均不足為奇,無奈內地銀行普遍具有國企背景,在淡市時必須承擔「國家任務」。中銀保監於2月發出通知,為內銀定下「硬指標」,要求國有銀行力爭年內向小微企業貸款增加三成。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日一份聲明更直言,增加中小企貸款將是銀行的「政治得分點」。為了完成「國家任務」,內銀不僅要向中小企大開貸款之門,利息亦不能定得過高。

李振豪就指,過去人民多次定行降準都未能真正惠及中小微企,但人行出此下策,反而有機會令內銀資產質素惡化,「又要向較危險企業借貸,但又不容許加息,加上一旦內地今年經濟增長放緩至6%以下,部分企業可能違約,不良貸款率可能會上升。」

中央政府要求內銀加快中小微企貸款增長,李振豪認為或會對內銀的信貸質素帶來壓力。(視覺中國)

林嘉麒亦稱,過往大型內銀的業務,較多來自國企、央企等信貸質素穩定的客戶,但日後若需更注重中小微企及民企客戶,對個別內銀的管治質素將是一大考驗,無可厚非會影響盈利水平。

中小銀行連環出事 大型內銀接火棒

內地6大銀行本身銀彈十足,加上貸款組合「底子」夠厚,只要中小企貸款質素未有急劇轉差,亦屬「小菜一碟」。但最近是以包商為首的中小型內銀頻頻「出事」,早前身陷流動性危機的錦州銀行,就被工商銀行牽頭斥資最多30億元,透過旗下工銀理財入股並進行重組,令市場擔憂大型內銀需配合國策,將類似的爛攤子「攬上身」,影響日後業績表現。

李振豪估計,大型銀行直接收購地方銀行在內地屬於較新做法,相信隨着中小企銀行問題浮現,類似案例會有增無減,惟風險至今可控,「銀行透過子公司進行收購,屬於表外業務,不會列入資產負債表,可以達到隔離風險的目的。但仍會對母公司業績造成一定影響,具體影響就要視乎收購公司的生意佔比,目前來說比例仍然較低。」

工商銀行於7月底宣布入股錦州銀行,至今已有4名工行高層加入錦州銀行。(視覺中國)

高息成吸貨機會 入市勿只睇息率

雖然隱憂一籮籮,但李振豪直言以中長線投資而言,內銀股息口相當吸引,「過去20年內銀派息比率頗為穩定,現時屬於儲貨時機,但要承受一定短期風險。」他建議,除了股息率,投資者不妨查閱不同銀行的貸款結構,「部分國有大行較集中於基建融資,可受惠於基建投資加速,客戶還款能力亦較有保證,但部分內銀較側重中小企借貸,風險或會較高。」

但林嘉麒提醒,投資者不宜單看股息做人,更要考慮業務前景,「息率其實是個陷阱,因為內銀盈利動力減少,歷史股息率吸引,不代表明年派息同樣吸引。」他指出,若然明年內銀盈利增長放緩,有機會拖累其派息水平。此外,由於內銀股的股息以人民幣計價,一旦人民幣匯率延續近期弱勢,即使派息水平不變,股民真正「落袋」的股息亦可能縮水。

至於在6大內銀中,應該「有大食大」追入息率最高的中行,抑或以穩陣起見買入規模最大的工行?林嘉麒就建議投資者留意招商銀行,指該行雖然估值較高,息率亦僅2.7厘,但未來業績走樣的機會有限,「縱然內銀整體息差必然收窄,但隨着內地力谷內需,相信信用卡等消費類貸款的淨息差將繼續擴闊,而招行正正具備較多該類業務,是其一大賣點。」他教路指,目前招行回調幅度仍小,投資者可待股價回至約30元時吸納作中長線持有。

宏匯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總監林嘉麒表示,招商銀行的業務增長較有保證,投資者可待回調吸納。(張浩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