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有效?張超雄批羅致光「取巧」 譚文豪:不應計算「棺材本」

撰文:黃鳳儀
出版:更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早(14日)出席電台節目,表示政府扶貧措施有成效,認為在當局恆常及非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已由前年的95萬人下跌至今年91萬。他又認為部分長者有儲蓄及年金,因此不一定貧窮。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羅致光說法是「取巧護短」;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亦批評政府只為「做靚條數」,非治本措施,更不應連長者「棺材本」也計算在內。

扶貧委員會日前(13日)公布貧窮報告,指本港去年貧窮人口為140.6萬,貧窮率達20.4%,較前年的137.7萬人略增。羅致光在今早接受訪問時表示,貧窮報告中展現的為政府政策介入前的貧窮率,只屬推算數字,若同時考慮政府恆常及非恆常的現金介入措施,則貧窮人口數字不升反跌,實際數字該為91萬人,比2017年下跌4萬,反映政府措施有效減少貧窮人口。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認為,羅致光不應只側重政府現金措施介入後的貧窮人口數字,因很多措施都只屬短期性質,並非幫助貧窮人士自力更生的能力,只能短期內「做靚條數」,政策效果過後又會回復原狀,並非治本的解決方法。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則批評羅致光說法是「取巧護短」,指評估貧窮情況不能單看稅後及福利轉移後的情況,因貧窮是長期問題,而很多政府措施均是短期性。他又批評對方放棄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卻在貧窮議題上「整色整水」,建議對方思考如何在綜援、長生津、殘疾人士津貼等長期措施著墨改進。

不應要求長者拿「棺材本」出來

對於羅致光指,部分長者有儲蓄及年金,因此不一定貧窮的說法,譚文豪認為羅不能要求市民把「棺材本」都拿出來,該著眼於如何協助基層人士提高收入。張超雄就認為若對方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拿出數據,「如果得一千幾百,或者一萬幾千人……對比過百萬貧窮人口,這些說法沒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