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紀要.第一回】修逃例林鄭終輕敵 民主派挾怒潮總反攻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2020年,港區國安法降臨,香港政局進入新階段,風雲色變。追源溯始,這場變局源於2019年6月爆發的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以及震盪全城的連串大型激烈示威衝突。歷史是由無數個意外結集而成,過去一年或許有很多人都慨嘆過,這場變局原本可以避免。
《香港01》從社會不同層面人士搜集大量未曝光資訊,嘗試找出修例爭議至今這一年半間,各路關鍵人物之間的交流、對話、博弈過程,串貫成一連六集的章節,部分內容屬公開,也有部分細節至今不為公眾所知。這一切一切,由2017年說起……
修例風波紀要六之一

一條高鐵、兩次補選 煉就林鄭的「自信」

2018年9月22日早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站內政商名人雲集,等待鐵路開通儀式。這日特首林鄭月娥躊躇滿志,一副無人能阻的樣子。

林鄭走到台上,向在場嘉賓、記者說:「大家早晨!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各位出席今日的『廣州─深圳─香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開通儀式,一同見證這個歷史時刻。」在6分37秒的演講中,林鄭數次忍耐不住笑容,提到高鐵興建過程、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地兩檢高效快捷,又感謝立法會適時通過一地兩檢法律安排。

當時仍是林鄭月娥的「強勢」時期,據港大民研數字,她的最新民望為50.8分,比上任初期的高峰有所下跌,但仍處於合格水平。

這是有原因的。林鄭2017年上任後政治對立氣氛緩和,由立法會議事規則修改,到一地兩檢,民主派都無力招架,所謂包圍立法會行動,最終幾百人了事,完全不成氣候。沙中線醜聞,林鄭手起刀落,港鐵高層齊齊問責,政府不用上身,更成功立威。除颱風山竹、明日大嶼鬧過一些小風波,沒有其他重要負面新聞,沒有任何人能動搖她的管治。

多名不願透露身份的建制派和官場中人向《香港01》表示:「一地兩檢成功過關,對林鄭有很大指標作用。爭議涉及中港問題、法律爭議、被泛民妖魔化,這樣也過得了關,社會又平靜。林鄭以至整個政府,對反對聲音的戒心都下降了。」

兩個月後,立法會九龍西補選結果出爐:建制派陳凱欣106,457票、工黨李卓人93,047票、馮檢基12,509票。兩名民主派加起來,票數都不及建制派。這是一年內的第二次了,建制派在單議席單票制補選中勝,打破回歸以來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單對單長勝紀錄。勝選的陳凱欣一臉雀躍向傳媒說:「我相信選民和我一樣,社會不要吵吵鬧鬧,不要只有矛盾和對立。」她又指,勝選顯示香港人重視民生多於政治爭拗。

補選連勝兩仗,對建制派而言,士氣正盛;對政府而言,更加相信民意轉向的時間到了。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說:「(林鄭)見到以前泛民建制的六四黃金比打破,氣勢如日方中,那當然心紅,當然有自信。」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份「自信」,完全改寫香港往後的命運。

拖篋棄屍案疑犯陳同佳(中),一個潛逃返港的決定,引起全球「蝴蝶效應」。(資料圖片)

林鄭決硬闖 公務員心態:你自己要撞牆,隨你

2018年2月,台灣發生駭人聽聞的拖篋棄屍案,基於港台兩地沒有引渡安排,潛逃返港的疑犯陳同佳不能被引渡到台灣受審。2月12日,受害人潘曉穎的母親在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和議員周浩鼎陪同下現身記者會,哭訴女兒曝屍荒野,但法律無法制裁疑兇,聲淚俱下;同日,保安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將《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和《逃犯條例》訂明不適用於「香港與中國其他部份」之間的條文刪除,成為往來一年持續激烈街頭示威衝突的起點。

社會許多人對修例強烈反彈,憂慮這等同打破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的法制防火牆,政治異見者有機會被羅織其他罪名,送至中國內地受審。但對於政府來說,煽情元素、法律理據都齊備,可以借力打力,加上民主派過去一年半反撲無力,在林鄭眼中,這似乎是一場「冇得輸」的仗。

一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分析:「林鄭一直保留著港英殖民地官僚系統出身的個性,很懂得把握機會在上司面前取分,她經常有這個意識,陳同佳案就給予她一個機會,接通中港兩地的法制,在中央面前加分。」

該名議員引述一名資深政府官員指:「由董建華時代開始,歷屆特首都想過修訂《逃犯條例》,打通和內地之間的連接,只是每一次研究到中途,都打退堂鼓。因為底下的技術官員都力勸千萬不要做,否則後果嚴重。」該官員透露,林鄭推動《逃犯條例》修訂期間,同樣有官員勸過她不要再推,但林鄭堅持去馬,官員無法阻撓她,但心底裏都有種等睇戲的心情:「你那麼堅決,自己一頭撞在牆上,那隨你喜歡吧。」

台灣殺人案受害人母親與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一同見記者,煽情元素成為林鄭的「政治契機」。(楊婉婷攝)

「送中」──誇張但高效的口號

話分兩頭,民主派自2016年DQ浪潮後,經歷近三年低潮。不過修訂《逃犯條例》的影響實在太廣,不僅政治異見者或潛逃來港避風頭的內地大款,連一些奔走中國營商的香港生意人,都擔心早年在內地「送禮」、「疏通」的發迹往事會被意外翻出來,甚或因生意糾紛被安插罪名,一時間全城像燒紅了的鍋,民情不經不覺地沸騰起來。不過,此時的林鄭仍未感受到一場風暴快將刮到。

3月4日,台灣有人權團體發起集會,稱反對「送中」條例。「送中」這用詞或許有誇張成分,但無可否認,這一方面抓緊許多港人擔心被「送中」審問的憂懼,另一方面取「送終」(辦理喪事)的諧音和負面意思,勾起港人對內地法制的恐懼和不信任。自此,整個民主派陣營都刻意擴大「送中」二字,成為往後的示威口號。

有民主派中人表示:「『送中』這個用詞不是香港政界人士想出來,但簡而清,信息明確,所以大家(非建制陣營)都覺得好,都願意使用,叫到『入屋』。」

2019年4月,佔中九子案裁決及判刑。陳皓桓表示,此事進一步點燃民主派支持者的怒火。(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民主派重奪話語權 林鄭仍未察大危機?

民主派在《逃犯條例》一役重新凝聚民氣,於輿論場上大舉反攻,到底是什麼驅使這種轉變?

民陣副召集人陳皓桓這樣解釋:「去年3月31日,我們舉辦首次反修例遊行,有1.2萬人參與(警稱高峰期5,200人)。當時大家都覺得人數不算多,議題可能炒不熱,猶豫過是否繼續舉辦。但到4月28日第二次大遊行,我們見到13萬人參與(警稱高峰期2.28萬),很多專業界別人士都走出來反對修例。那時開始,我們知道民氣回來了!」

他憶述,4月佔中九子案裁決,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被判入獄,帶動整個民主陣營的情緒。「有人跟我說,連主張和平示威的人,都受到這樣的打壓,感到很憤怒,要走上街頭。」再加上,林鄭月娥推銷修例時被指態度惡劣,無視反對聲音,不滿愈積愈多,種種因素相加終於釀出一顆威力前所未見的政治核彈。

主持啟德體育園動土 輕輕鬆鬆「鏟泥」去

可惜,或許因為過於自信,或許因為身邊提醒的聲音太小,林鄭幾乎對危機渾然不覺。4月23日,她出席啟德體育園動土典禮時,戴上頭盔、眉飛色舞地致辭:「相信大家和我一樣,熱切期待體育園的落成,將香港的體育發展推上新台階!」表現得輕輕鬆鬆,拿起鏟子。未知當刻的她,是否心想「有大工程動工,又多一項政績了」?

5月9日,她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期間,神態自若回應地回應民主派種種質疑道:「全部都是廢話。」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其後不滿林鄭月娥的答案,破口大罵:「你唔死都冇用呀,八婆。」林鄭聽後,第一個反應是搖頭一笑,面露不屑之情。

街頭和議會的「reconnect」

「見到街外的示威那麼多人,林鄭的態度又那麼差,我們知道在議會內,可以做多一點。」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如是說。5月立法會《逃犯條例》法案委員會事件中,民主派堅持由最資深議員涂謹申主持會議,刻意與建制派「鬧雙胞」。5月11日,兩派爭奪會議控制權,爆發肢體衝突,就連過往被批評太「錫身」的民主、公民兩大黨,都「勇武」起來。

該名民主派議員續說:「其實我們5月11日前,都沒有很明確的協調分工,靠大家打『天才波』。但最終出來的效果頗好,引發議會外的人更加關注修例。很久沒有見過,街頭和議會戰線可以這樣融合起來,相輔相承。」

2019年5月11日,立法會法案委員會「鬧雙胞」事件。(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修例不斷「剝牙」 剝出邏輯漏洞

事情發展到5月,其實港府已騎虎難下。一方面林鄭已向時任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時任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表達修例的想法,尋求中央「加持」,最終獲得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公開支持;另一邊廂,政府沒有任何下台階,只能加速推動,手法亦愈見急進,包括跳過法案委員會,直接交上大會恢復二讀。

然而到了這地步,修例的關注度已上升至商界、海外商會和外國政府層面,甚至部分本地建制派都開始動搖。一名資深建制派人士說:「商界有勸過她(林鄭)、經民聯都有人勸過,她堅持要做,但條例就不斷『剝牙』。」政府兩度改動修例內容,其中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於5月30日宣布,將移交門檻由最高囚3年或以上的罪行,提高至7年,另規定移交要求只能由該司法管轄區中央政府提出。

其一,條例經過不斷「剝牙」後,效用已大幅減少,部分建制派如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明確表達不滿;更嚴重的邏輯問題是,政府聲稱修例「初心」之一是處理台灣殺人案,但國際政治上台灣身份特殊,如果只能由司法管轄區的「中央政府」提出移交要求,那應該由什麼機構要求移交陳同佳?沒有一位官員能夠回答。

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指:「之前我們提議不修例,和台灣談單次移交(陳同佳),她(林鄭)說不行;到這一次,連台灣的狀況都搞不清楚。政府給出的觀感是:他們由始至終都不是要處理什麼法律漏洞,而是另有目的。」

6月4日,林鄭出席行政會議前,有記者問到六四三十周年,特首會否支持平反六四,她指:「今天的日子,很多人都有一個回憶。」不知她又有沒有想到,因為她的關係,6月有許多日子,都成為港人無法忘懷的記憶?

▼逃犯條例爭議過程▼

+35

改寫香港歷史的一句話

民陣舉行的6.9大遊行,主辦方表示有103萬人參與(警稱高峰期24萬),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型遊行。全日多區出現人潮,迫滿多個港鐵站,原先的起點維園已不足以容納遊行人士,部分人須由北角加入,但全日過程大致和平,僅有零星推撞。

政府當晚11時07分發出新聞稿回應遊行。內容基本上重複過去幾個星期的論調,亦即為修例辯護。全文唯一重點在最後一句,但亦是這一句,改寫香港的歷史:

「《條例草案》將於六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612,為整場修例風波揭開序幕。

(第一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