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到】打邊爐都可以食得健康:少鹽少醬、慎選湯底、勿飲凍飲

撰文:鄒家鳳
出版:更新:

天寒地凍,最開心是一班人圍爐開餐,烚下烚下,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卻愈吃愈多,

一不小心,容易攝取過量脂肪,影響健康。

不想吃完後悔?或可參考以下建議,從選擇湯底、進食次序、食物種類等改善吃火鍋的習慣,讓你吃得開心啲啲,放心啲啲!

火鍋配料選擇多多,但切記飲食均衡,少肉多菜。(龔慧攝)

1. 湯底愈濃愈邪惡 麻辣熱量高廿倍

 

由於肉類或海鮮久煮會令湯底的嘌呤(Purine)增加,若體內積存太多,未能排出,最終會形成尿酸,導致體內尿酸過多。而麻辣湯底或豬骨湯底的熱量,更比一般湯底高出10-20倍,還是少吃為妙。可以金針、木耳、芽菜作材料,或用芫茜皮蛋、番茄粟米等湯底也是不錯選擇。

由於火鍋內不停放進各種食物,會釋出不少脂肪和鹽分,增加膽固醇和嘌呤,故不宜飲用。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患者尤其注意,否則,會令病情惡化,或導致心血管疾病。

 

2. 多菜少肉 比例最少2:1

 

為免在肉食當中,吸收過量的脂肪或膽固醇,建議每吃一碗肉食,最少吃兩碗瓜菜或菇菌,均衡飲食。而加工食品如香腸、午餐肉或經油炸的山根、響鈴,熱量較高應盡量少吃。魚片、滑牛、鴕鳥肉可代替高脂肪的肥牛。

3. 免食過量 必備芋絲烏冬

 

魚蝦蟹、肥牛、肉丸、雞是一般人打邊爐的必然之選,但為免油脂過多,最好先把雞肉或羊肉去皮。而烏冬、芋絲、粉絲、米線這類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飽肚感,有助控制食量,減少腸胃負擔,必不可少。

打邊爐食飽飽暖笠笠,但吃錯方法或次序,分分鐘得不償失。

4. 進食有序 先吃蔬菜五穀

 

香港人吃火鍋,多會先食肉再食菜,最後以麵或烏冬作結。但其實那是不大健康的吃法,尤其煮完肉的湯底,充滿油份和脂肪,令蔬菜吸收後變得高熱量。所以最好是先吃高纖的蔬菜或飽肚的五穀。

 

5. 冰火交替 有損腸胃

 

吃着熱騰騰的火鍋,不少人都愛一口肥牛,一啖冰凍啤酒,以為這樣可以清熱解毒。但事實剛巧相反,忽冷忽熱,不是人人受得住。腸胃較差的,容易導致胃脹、胃抽筋或肚瀉。

6. 少鹽少醬 多用天然香料

 

醬料在火鍋中有畫龍點睛之效,不過,如辣椒油、沙茶醬、芝麻醬含高油及鹽份,不宜多吃。可選天然香料如胡椒粉、莞茜、花椒、五香粉、青檸汁、薑絲、辣椒碎等代替。

 

7. 清茶最佳 葡萄酒助消化

 

吃火鍋本已吸取不少營養和熱量,故不宜配果汁、啤酒、竹蔗水、酸梅湯等這類高糖份的飲品,最好的還是喝熱茶、熱水,健怡汽水亦無妨,因營養成分較低,而當中的二氧化碳還可幫助消化,促進熱力排出。喝酒可選擇葡萄酒,能起殺菌去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