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修劍癡:臂聖張策外又一通臂大師 畢生好劍自號「劍癡」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提起通臂拳的著名宗師,「臂聖」張策必然位列其一。而在張策以外,還有一名修劍癡。他精擅形意、八卦、五行通臂等藝,並將通臂拳法傳遍整個大連地區。今天【武備志】的「名家」系列,便會向大家介紹修劍癡的生平故事。

修劍癡(1883—1959),本名修建池,又名修明,字燕儂。晚年時因為仰慕武當道士張三丰,故取張三丰的原名「全一」而改名「修全一」。至於「劍癡」之說,則是因為他醉心劍術,所以自封為「修劍癡」。

修劍癡乃滿族人,出生於河北固安縣。他家境不俗,自幼在私塾研讀四書五經。由於性格好動,加上崇拜遊俠事跡,便有了學武的打算,到處尋訪名師。最終修劍癡拜入了許天和門下,專習祁氏通臂拳。許天和師承自通臂拳創始人祁信的兒子祁太昌,祁太昌曾在河南心意拳宗師馬學禮處深造,因此其技與父親略有不同,被稱為「少祁派」。而修劍癡便為「少祁派」的第三代傳人。

1911年,武藝日趨成熟的修劍癡,去到京津及遼寧一帶闖盪,拜訪武術界同仁,採集眾長。之後修劍癡獲邀去到直系軍閥曹錕的寓所,教授其侄武藝,並擔任府內的武術教官。又過五年,修劍癡轉去到了東北生活。按他的弟子趙寶安記述,他「劍癡」的稱號便是在這段時落實。而他亦著實「人如其名」,每日都是以劍術作為最主要的練習項目。

通臂拳,據聞創自戰國奇人司徒玄空,有人甚至上溯至鬼谷子。但實際上,真正有史可循的通臂師祖,是為清朝道光年間的河北人祁信。(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YGHlLO)

1917年,修劍癡遷居到了大連,居住在西崗區東關街的徒弟家中。從此,修劍癡便在大連地區落地生根。1932年,他應聘抵達長沙,為湖南省國術考試擔當裁判。賽後湖南省主席何鍵之(1887—1956)邀請他去到麾下的63師,出任武術教官,專責訓練營級以上的要員,在當地武術界乃至軍政界中,都頗有名望。修劍癡的高徒王之和(1902-1992,貴州武協副主席。曾習戳腳、查拳、通臂諸技),便是慕名前來拜師的人之一。

雖然修劍癡的地位日趨崇高,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滿,反是藉著行軍的機會,繼續學習不同武術,尤對形意、八卦、太極等內家拳法研究甚深。由於通臂拳本身就帶有玄學色彩,加之當時的武者,包括另一位通臂宗師張策(1866—1934),都曾經學習過內家拳法。故此這一代的通臂拳法,亦會被稱為「五行通臂拳」。而修劍癡則被後人奉為「五行通臂拳」的一代宗師。

張策(1866—1934),字秀林,通臂拳的另一位宗師級人馬,號稱臂聖。有關他的生平故事,可以參考【武備志】的文章:《臂聖——張策》(http://bit.ly/2OO1jVg)

除了拳術之外,滿族出身的修劍癡亦相當擅長相馬,因此他被部隊委派去張家口,選購戰馬。結果由於戰亂,加上天氣不穩,造成路面交通嚴重破壞。修劍癡一直滯留在張家口,及至1940年才返回大連。

偽滿洲國主政其間,不同流派的拳師,紛紛上門造訪,一試修劍癡的身手。而他亦憑實力守住了名聲,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大連武術界的地位。1950年,屬於非政府組織的「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北京召開了武術工作座談會。修劍癡毛遂自薦,主動向當局提交了自己的履歷。由是者,修劍癡的武術生涯又展開了新一章。

1956年11月,北京舉行了全國武術評獎觀摩大會,修劍癡獲邀上台演繹各式通臂拳法。而他的弟子成傳銳,則以一手「奇形劍」贏得了一等獎,並獲得了大會的特別表彰。在往後的各個比賽裡,成傳銳也屢獲殊榮,包括在「五屆全國武術表演競賽」中,獲得七枚金牌,二枚銀牌,一枚銅牌。而修劍癡本人,則受到人民出版社的邀請,撰寫了《國術教範》等多部書稿。

(通臂奇形劍示範)

1959年7月12日,修劍癡與世長辭,終年77歲。在他離去爾後,其手稿依然有陸續出版。例如在1983年,其弟子林道生就將修劍癡的拳譜《五行掌學》結集成書,獲頒體育類別書藉的一等獎。而除卻前文提到的趙寶安、成傳銳,修劍癡門下還有一大批傑出弟子,如沈陽體育學院講師薛義恆、散手擂台賽冠軍房連德等。至於此前介紹過的名家沙國政,亦跟修劍癡甚為友好,可謂張策先生以外,另一位通臂門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