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地道三寶】醫生文革時期湧港 外賣店文利老闆:馬死落地行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在中環半山堅尼地道地段有三家外賣店:景成、文利和煊記,稱之為「堅尼地道三寶」,一直為區內的學生、司機和打工仔提供價錢相宜的午餐飯盒。當中,文利當初賣的不是飯,而是文具,而文利的老闆其實也不是廚師出身,而是在南京讀醫,為何會由執手術刀轉戰揸鑊鏟?文利老闆黃生淡然地說:「有句話叫做『馬死落地行』。你做唔到嗰個,你就馬上轉,為咗生活而轉軚,一定要適應呢個環境。」這句話不止解釋了文利的轉型,更是他一生人的寫照。

黃生原本是印尼華僑,後來回流中國。1966年在南京完成醫學學位,後來遇上文化大革命,黃生這類「知青」都曾上山下鄉幾個月:「我哋唔係話人哋壓迫你嘅,係我樂意嘅。」1973年,黃生申請來香港與哥哥一起生活。然而,在內地讀醫的他無法在香港執業,後來找到一份在醫院做會計的工作:「咁我就諗辦法生存,搵食咁囉,違法啲嘢唔好做啦。」黃生自此放下了醫生的專業。

在香港生活的日子,黃生結識了另一半。黃太在內地本來是牙醫,同樣是來港之後無法執業,於是在律師家裡當了20年護士。這位律師就是文利的業主,他後來將舖頭租給黃生黃太,支持他們發展自己的生意,關係親如家人,黃生亦從不擔心業主加租。1993年,黃生黃太成為了文具店的老闆,不過事情並不順利,這家文具店一天的營業額不到200元。他們眼見鄰近「兩寶」每到午飯時間都有人龍排隊買飯,便決定轉型。結果,賣文具的日子只維持了15天。本來黃太擔心會因此得罪旁邊店舖,怎料另外兩家店向她說:「唔怕,大家一齊做,無得罪嘅。」

今年81歲的黃先生:「有句話叫做馬死落地行。你做唔到嗰個,你就馬上去轉,你自己為咗個生活而轉軚,一定要適應呢個環境。」(吳世寧攝)

【堅尼地道三寶】外賣食店家庭式經營64載 食客:睇住我結婚生仔

81歲學英文:要知道人哋需要乜嘢

當時黃太擔心改做外賣生意會得罪旁邊店舖,另外「兩寶」向她說:「唔怕,大家一齊做。無得罪嘅。」(顏寧攝)

【堅尼地道三寶】煊記由洋服變外賣店 見證半山由洋人變華人住處

在堅尼地道賣飯盒少不免會有外國客人,美國領事館的職員亦是文利的客人。在黃生的眼中,任何國籍的客人都是一樣。為了與外國客人溝通,今年81歲的黃生更聘請了私人外籍老師學英文兩年。雖然身邊的人不予以支持:「你咁老啦仲學咩英文啊。」黃生就反駁:「我學英文係為咗同人溝通,唔可以人哋問你一句你唔識,唔識聽又唔識講。我做生意就係要知道人哋需要乜嘢。」現在店內的餐牌都是中英對照,全部都是由黃生親手寫的。

黃生很了解客人的口味:「佢哋(外國客人)鍾意食巴東牛肉。學生就鍾意食香口嘢,雞扒、豬扒、粟米魚、咖喱牛腩,有時枝竹斑腩。」24年來,聖保羅男女中學和聖若瑟書院的學生都是文利的客人,有時打風落雨學生不便外出買飯時,學校都會打電話去文利訂飯;「我哋係一心一意為學生,錢都要賺,但係唔可以賺得太盡。賺得適當,夠發人工,個個有飯食,咁就好啦。」有些學生大學畢業都會回來找黃生黃太影相,黃生說著說著不禁露出微笑。

聖保羅男女中學和聖若瑟書院的學生都是文利的常客,黃先生指學生多喜歡「香口嘢」,例如雞扒和豬扒。(吳世寧攝)

【社福界之禍】工作薪酬不穩 現職社工:制度令人不敢發聲

現年81歲的黃生做事依然全力以赴。文利除了新年休息之外,一星期七日無休;員工會休息一天,但黃生如無特別事都會每日早上8點看舖至晚上6點。當問及有沒有退休的打算,黃生仍中氣十足:「個人好容易衰老,你冇嘢做對住屋企四面牆。我唔啱退休,能夠做我就會做落去。」

81歲的黃先生近兩年開始學英文,店內所有的餐牌都是由他寫的。(吳世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