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自救】自製木頭車當屋企:只望政府不要讓大家流離失所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星期日的早上,根叔從橋底的家把木頭車送去九龍城,參加兆基創意書院的民間扶貧高峰會。根叔只需要一天就可以製作出一架新的木頭車,3呎乘6呎的空間,約一個床位大,空間雖小,卻盛載了一個無家者的尊嚴、安全感和流動性。根叔是當日真人圖書館的一本書,不設外借,歡迎發問,如果你想知道貧窮的人如何生活。攝影:歐嘉樂

延伸閱讀根叔經歷、無家者的上樓記和前線社工的反思,請看01社區的「無家者」專題一共五篇文章:

民間籌辦扶貧高峰會當日,街坊都來看根叔的木頭車。

流動木頭車如何製作?

72歲的根叔於4、5年前製作了第一架木頭車,那時他無家,睡在大角咀晏架街球場,後來為遮風擋雨搭了個小屋,旁邊泊架車仔,放他裝修工作用的工具。地政署當然接報來清拆,職員循例拍照,當時其中一個人說:「那個車仔有轆,不要拍照。」

他於是想:「如果家有轆、流動的,我可以像遊牧民族帶著一個流動別墅走。」

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22(2)(a)條的規定,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如發現任何物品或東西的擺放方式妨礙街道潔淨工作,可向物主送達通知書。倘未能尋獲該物主或確定物主身份,則可將通知附於該物品上,規定在該通知書送達或附於該物品後的四小時內,把物品移走,並防止該物品在該通知所指明的期限內再次造成妨礙。如不遵辦,食環署會將有關物品移走。

根叔口裡說造木頭車很簡單,其實他在買材料、造工方面都很著緊木頭車的質素。(受訪者朋友提供)

根叔真的以一個家的概念去製作木頭車。他去木店買了幾塊良好的防水木板,裝嵌好,以福粉和菜膠搓成灰泥,在木板掃上一浸,待乾之後以水砂紙省灰、把表面磨得平滑,再用朱紅油漆上色,也留個空位透氣,各種材料加起來約幾千元。

一切的呎吋、顏色,都在根叔腦海中,他拿著一個跟自己工作十幾年的木鎚、釘子盒,頸上一條毛巾繡著勞苦功高。「你做裝修佬,唔識呢啲,點幫人客做呀!」

「天氣冷時舖拉一塊水布可以保暖,」他指住車頂:「天熱收起或者落雨時擋雨用。我當佢係個屋企咁整,最緊要令架車變得生動,所有事鎖死就無癮。」他在窗子前裝上木板遮擋,在門上加裝簡單的門鎖,一個家應該要有安全感、有私隱:「瞓係車度好過瞓街,無家嘅人可以放貴重嘢;個頭唔洗見天,有安全感,就算半夜有醉貓拿住半支酒劈落去都唔怕死!」

按以下照片,看木頭車的細節:

+1
有些工具是根叔以前做裝修保留至今天。

從劏房、籠屋住到街上

根叔近來得救世軍協助去看過當區的單身人士宿舍,不過他覺得不太合適,故沒有申請。他覺得在共居的環境中,簡單如播音樂都會引起爭拗,他很怕沒私人空間,覺得這樣生活沒意思。故此寧願留在橋底:「寧願以此為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3月初的「01社區專題」的無家者系列報導以根叔為主角,探討過無家的人為何跌入再露宿的輪迴。(【無家者.3 上樓記】等公屋/臨時宿舍/貴租劏房=再露宿?

他試過住劏房,但木蝨令他精神大受困擾,影響上班。

無家者再露宿次數約4次

社區組織協會(SoCo)在2017年調查「再露宿」的現象,發現他們再露宿的次數約為4.2次,主要因為今天在香港尋找居所並不單是「無家者的意願」,而是選擇了也不一定有好結果——私租市場租金太貴,環境惡劣,嚴重影響精神及身體健康;公屋輪候時間太長、單身年輕人士的等候更是遙遙無期;部分臨時宿舍有門禁、或居住期限不夠無家者找尋穩定收入來源。

根叔正正因為之前住過各式各樣的不適切居所,如劏房、床位,油尖旺的這些居所木蝨為患,租金卻不便宜,他寧睡在街上。他以前住過兩個月油麻地區籠屋,一個夜夢也無法輾轉反側的床位,他在鐵絲網掛上自己的用品,在床舖埋藏自己的貴重物,都是單身寡佬的小小單位,住了幾多人連根叔也數不清,只知有些人夜裡喝醉酒在床邊自言自語,他說像個白鴿籠困住所有人,沒人能飛。一個炎夏,他走到公園去納涼睡覺,逃離了那牢籠,誰會想回去?

他說,住街上甚至比住在劏房風涼水冷。

只希望政府「不要讓大家流離失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扶貧高峰會說,小朋友不懂發聲,叫與會人士為小孩發聲——「告訴社會,我們真的需要多開拓土地、多興建房屋」,不點名批評反填海人士。民間扶貧組織和環保人士卻反駁指,過往臨海地段多興建豪宅,根本無法解決基層的居住問題。

真正的聲音在人間,由社福抗貧聯盟主辦的民間扶貧高峰會正正設在政府扶貧高峰會的翌日,在社區邀請綜援戶、無家者,讓每個人不論社經地位、權力階級都有機會說話。

面對面去聆聽和理解。

「各位嘉賓你哋好,我係根叔,你哋有問題,我識就答。」根叔在兆基創意書院的一個課室中央坐著,今天他是一本圖書,來讀書的有成人也有小學生。

他坐在一塊帆布上,帆布畫了劏房的一比一平面圖則:80呎,馬桶在灶頭旁。這卻可能是四、五人家庭共住之地。

一個小學生細細聲說:「我間房大概係佢四分之三左右。」

另一個問:「吓,個廁所咁細㗎?」

小學生們問根叔,打風會吹走架車嗎?根叔答:「唔怕,打風都吹唔郁嘅!」

一個爸爸問:「我計過住屋是我們家每月最大的開支。你覺得政府在基本住屋需求方面做得夠好嗎?」

根叔答:「我哋講起樓畀基層,政府只聽,不會理會。問心講,政府不輪到我們干涉,就算上到立法會說話,也未必聽你講。上層人講呢,李嘉誠要這幅地!佢第一時間做。」

一個男士問:「你現在有什麼盼望?上公屋?」

根叔答:「望身體健康。上公屋也要等。希望可以派返市區,人生路不熟真係暈係度。」

一個女孩問:「身為露宿者,你期望政府可以怎樣幫到你?會不會是金錢物資的幫助?」

根叔答:「有地方住,我不需要它的銀紙,72歲,我還有氣有力。」

一個男士點點頭:「畀錢你,都係令你返去租劏房,對返啲木蝨。」

根叔答:「沒錯,這樣沒意思的。老人家只想安置,不要讓大家流離失所,就這樣簡單。」

完成真人圖書館的分享,根叔的木頭車會繼續留在社區,向街坊表達無家者的想法。(受訪者朋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