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膠樽遍佈40國沙灘 環團調查:香港最多即棄餐具、發泡膠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陳年水樽隨上月超強颱風山竹襲來,「塑膠潮」再現香港各大小沙灘。有環保組織今早(9日)發佈「2018年全球沙灘垃圾品牌審計調查」(Global Brand Audit Report 2018),調查發現上月全球收集的近18.8萬件塑膠垃圾中,可口可樂榮登全球廢膠生產商榜首。垃圾無疆界,全球泳客伴著可口可樂空樽暢泳又是一道怎樣的光景?

綠色和平成員在克羅地亞收集塑膠垃圾。(綠色和平提供圖片)

可口可樂、百事及雀巢為三大即棄廢膠生產商

全球環保聯盟「Break Free From Plastic」今早(9日)發佈2018年全球清潔日品牌審計報告。該行動近9,000名義工今年於全球42個國家,239個地方淨灘。是次統計合共收集187,851件、逾千個品牌生產的即棄塑膠垃圾。調查發現,可口可樂、百事及雀巢為全球生產最多廢棄膠的三大品牌。而可口可樂作為審計報告中的最大廢膠生產者,調查裡42個國家當中,有40個國家的沙灘亦發現其足跡。

另一環團綠惜地球早前的「短命膠」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同樣發現可口可樂品牌的膠樽最多。(資料圖片/綠惜地球提供)

香港最多即棄餐具、發泡膠

不過,香港的數據與全球結果稍有不同。由多個團體在香港4次清潔行動中,收集的1,805件海洋塑膠垃圾,當中逾八成,近1,516件為不可分類的塑膠垃圾,包括即棄快餐店餐具、塑膠碎片及發泡膠。其次為中國包裝的塑膠垃圾,佔142件;可口可樂則緊隨其後,佔103件。

全球暢銷的可口可樂為是次審計報告中的最大廢膠生產者。(影片截圖)

參與行動的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去年9月至12月,亦曾於香港東、南、西邊5個沙灘,進行了塑膠垃圾統計。當時統計發現當中近五成,2,899件為未能辨認的即棄餐具和食品包裝、飲管、飲品膠樽及樽蓋 。一餐飯後,遺下的食品包裝和用品降解無期。兩次統計同樣指向目前香港即棄餐具問題嚴重。

去年9至12月,環團綠色和平在全港多個沙灘進行塑膠品牌分類統計,圖為塔門東邊泳灘。(綠色和平提供圖片)

環團:快餐店應盡快走塑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鄧敏琳受訪時指,按當時的觀察,不少沿岸海洋垃圾為即棄快餐店餐具碎片。她引述,早有研究指本港海灘微塑膠廢棄平均密度達每平方米5,595件,數字遠高於國際水平,包括南韓的每平方米3,652件及美國每平方米2,333件。

微塑膠進入人體後,部份毒素能殘留體內,對健康構成隱憂。(綠色和平提供圖片)

微塑膠是指其尺寸小於五毫米的塑膠,較大型塑膠更易被海洋生物吞食。香港教育大學今年4月曾檢驗60條本地圈養及野生烏頭,結果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即每條體內有4.3件塑膠碎片,最多的一條體內更藏有80件。

政府目前並未有規管快餐店派發即棄餐具。(資料圖片)

政府目前並無訂立淘汰即棄塑膠時間表及塑膠產品生產者責任制。環保署早前回覆時指,政府2017年10月委聘顧問探討如何為塑膠產品容器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署方預計年底完成相關研究,以訂出下一步的工作和時間表。但據悉,顧問計劃只針對塑膠飲料容器。至於即棄餐具,政府目前內部指引建議各決策局及部門盡量避免使用即棄餐具,但未有規管快餐店派發即棄餐具。

鄧敏琳批評香港微塑膠量較其他國家大,但政策卻比國際落後。環團曾推算,去年兩間本地快餐店大快活和大家樂共派近1.5億件即棄塑膠產品。她解釋,快餐店的塑膠餐具,如膠叉、膠刀容易碎裂成塑膠碎片,體積雖小,對環境影響極大,促請政府與快餐店盡快走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