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度高溫「包到冚」組隊練跑 少數族裔女學員:融入社會起步點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全港約有26萬名少數族裔人士聚居,當中不少女性為穆斯林, 她們需穿着長衫長褲及頭巾外出,連在公共場所運動亦被視為禁忌。有體育策展公司為幫助少數族裔女性跳出固有生活圈,申請社創基金舉辦本地長跑訓練班,其間透過公園練跑安排她們與本地女性一同練習,並為她們設計衣物及微調跑法,負責人稱並非要培育長跑好手,而是「想見到佢哋開心,比訓練佢哋跑5公里、10公里或半馬賽事更重要。 」

+2

少數族裔女性受多項條件約束無法外出運動

在高達攝氏30多度炎熱傍晚時分,十多名女性組成一支長跑隊伍,穿插於石硤尾公園的步行徑中練跑,在暗淡的街燈映照下,一個戴着頭巾、穿長袍長衫及戴着口罩的印巴少女大汗淋漓地緩步跑,顯得特別亮眼,她在公園中更加是百中無一。「本來有十幾個EM(少數族裔英文簡稱)婦女,但係第一次由深水埗轉場到石硤尾,佢哋唔識嚟,所以得咁多人。」策劃是次長跑項目的體育活動策劃專家有限公司總監麥凱玲(Nicole)苦笑。

限制穆斯林女性出外運動的主因,還遠遠不止一個地鐵站的距離。受困於家庭觀念、社交圈子的局限,讓她們無法走出圈外自由活動。Nicole說:「喺少數族裔的文化及生活環境,婚後係要照顧小朋友,唔能夠有自己時間…… 間中有參與長跑的少數族裔女性分享感受,佢哋未必好想丈夫知道,或者好想太多人知道,甚至唔可以受訪上鏡見樣,相信背後一定有佢嘅原因。」

這些枷鎖在旁人看來未必明瞭,但Nicole稱曾經看過一本書,講述第三世界女性生活的艱難,外出既要戴上長袍頭巾只露雙眼,還要承受一切遇襲風險,相反香港賦予所有女性出街跑步的權利,卻鮮見有少數族裔女性主動走出街頭運動,她明白要找切入點「破冰」,於是「膽粗粗」向社創基金申請20萬元資助,申辦一個混合本地女性與少數族裔女性練長跑項目「女性跑起來」,結果成功獲批,今年5月起落實聘請導師在深水埗、元朗、石硤尾公園教四班,每班三十人,由導師教授熱身運動、跑步等技巧,當中由女學員自行以一個本地婦女加兩個少數族裔婦女的配對方式練習,目標招募40個本地女性及80個少數族裔參與活動,初步反應良好,有少數族裔女兒參加活動後,成功游說媽媽成母女檔一同上陣。

主辦者微調訓練強度及設計乾爽物料

活動目標初期,Nicole一度認為要讓少數族裔女學員學習到實際技巧,參加長跑比賽有成績才算成功,但她在訓練過程中發現,少數族裔女性體能未如理想,加上她們要穿上長衫長褲及頭巾跑步,衣物令教練不能以一般訓練長跑模式進行,於是開始微調做法,例如她設計出具乾爽排汗的Dri-FIT物料頭巾,免費贈予所有少數族裔女性學員,減低運動侷促感,同時又減低訓練強度。「佢哋長時間未必有運動,又要照顧小朋友,身型上比較無咁健康,教練會調節得比較容易啲,變相反而想佢哋開心啲,佢哋投入度會高啲。」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疫情後重新開放公共運動場所,但限制人流之下,入場者須輪候取籌入場,結果有一次因太多人爆滿的關係,所有女學員最終被拒之門外,從她們臉上失望的表情,Nicole便可知道少數族裔女性有多期待出外活動。「原來佢哋好投入,好珍惜每次機會,唔係唔嚟就唔嚟,畀我好大動力,以後無論天氣或場好都好,我哋都盡量諗盡方法令到活動唔好取消。」她期望未來希望透過今次運動作起步點,進一步接觸更多少數族裔家庭,推動他們多看多見識。

其中一名在港定居8年的26歲印裔女學員Amrita表示,雖然在香港大學修讀新聞系期間,認識不少香港同學,但始終社交圈子不大,其後經本地朋友介紹參加活動,既擴大本地與少數族裔的生活圈,亦指與其他女學員同為本港少數族裔女性,需要空間活動,全女班較為安心,尤其是傳統觀念及生活圈影響下,女性受壓不敢主動對外接觸,認為今次活動有助少數族裔女性融入香港社會,不會固守族群內生活,長遠能打破與本地人的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