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麻辣米線「鹹」來有因 「降鹽」陳智思:日日食就死火

撰文:黃偉倫 陳倩婷
出版:更新:

消費者委員會今日((14日) 公布,部分食肆的湯粉麵的鈉含量,一碗已超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每日攝取量上限,當中更有腩肉墨丸麻辣米線超標兩倍。有營養師指出,米線中醃菜及醃料已含高鈉,再加豉油等調味料,變得鹹上加鹹;辣味會掩蓋其他味道,因此麻辣菜式要更加重手加料,以致愈辣愈鹹。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向《香港01》記者表示,消委會的報告公開鈉含量超標的餐廳,為餐廳帶來壓力,同時令市民能按自己的需要選擇。他又指明白市民的口味不能一時三刻改變,委員會的角色只能建議市民減少進食高鈉食品,但最終的決定權仍在市民手中。

譚仔三哥雲南米線的鈉含量,較譚仔雲南米線為高。(黃偉倫攝)

世衞織建議每人每日的鈉攝取限量為少於2,000毫克,而消委會的報告顯示,鈉含量最高的雲貴川風味的墨丸腩肉麻辣米線,每碗達6,000毫克;第2高的景川雲南米線麻辣米線,達5,800毫克;譚仔三哥米線及譚仔米線,鈉含量亦達到3,900毫克及2,800毫克。

張智良希望餐廳可在食品風味及健康之間取得平衡。(資料圖片)

愈辣愈高鈉有得解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指,不少亞洲食物的鈉含量較高,主因是菜式中有醃肉、醃料這些高鈉含量食材,加上一般常用的調味料如生抽、老抽、魚露等全屬高鈉,因此令食品鈉含量超標。另外,報告可見有麻辣米線的樣本鈉含量較其他湯底高,張智良解釋,辣椒、花椒等香料本身並非高鈉食品,但由於食物愈辣,蓋過了其他味道,餐廳為了讓顧客吃出味道,便要再增加其他調味料的份量,從而令麻辣米線的整體鈉含量相應增加。

吳志輝指湯粉麵的鈉含量高,不一定因為廚師下手重,而是部分食材本身是高鈉食品。(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營養師:附醃製食物令鈉偏高

香港廚師聯盟主席吳志輝指,部分湯粉麵如雲南米線,本身已包含酸菜等醃製食物,這些食材的鈉含量已偏高,不一定是廚手下調味料時「落得太重手」;而若果粉麵中有醃製食物,廚師一般會調整鹽的份量,以免食物偏鹹,但完全剔除這些食材又會失去菜式原本的特色,建議廚師清洗酸菜時「浸透啲、洗多啲」,雖然味道會減弱,但鈉含量可相應減少。張智良表示,明白廚師會重視某些配料,認為若減去一件食材就「唔係嗰樣嘢食」,但他提醒餐廳應在健康與食品風味之間作出平衡,又建議餐廳可提供走酸辣、少酸辣等選項給顧客,讓部份注重健康的市民能安心進食。他又指若長期攝取過量的鈉,會令腎的負擔加重之餘,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亦較容易有水腫。

陳智思指委員會有長遠的工作目標,從大眾教育著手推廣健康飲食,不能一時三刻要求市民改變口味。(資料圖片)

陳智思:消委會報告為食肆帶來壓力

政府於2015年3月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主席,至今將近三年,但消委會最新的報告仍發現,大部分食肆的湯麵樣本鈉含量超標,身為委員會主席的陳智思表示,這是委員會的預料之中,他理解市民的想法,亦明白到市民的口味不能立即改變,要慢慢去教育。他指今次報告為相關餐廳帶來壓力,市民亦能得知超標食肆及食物種類,但委員會的角色不能管餐廳或廚師煮食時下的調味料份量,很難發出相關指引,最終的抉擇在市民身上,他建議市民要留意進食高鈉食品的份量,「一星期食一兩次無所謂,你日日食就死火喇。」

食品「鹽╱糖」標籤今年推出

至於委員會的工作進度方面,陳智思承認目前的進度與起初有落差,原定於去年落實、屬自願性質的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延遲至今年才推出;而在公眾教育方面,他指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方向,兒童會在小學及幼稚園接觸到相關資訊,上了年紀的人則會較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會自行管理飲食習慣,只有20至30歲的一群人仍然「無病無痛」,要他們吃得健康是「睬你都傻」,形容這批人是最難應付的一群。委員會目前正跟部分大型連鎖餐廳商討,提供更多選項予客人,讓顧客可以隨意選擇少油、少鹽、少調味的食物。

消委會今日公布湯粉麵的鈉甚高。(林若勤攝)
林先生:「喺香港工作啲朋友日日食(米線) 都未死,我應該無事嘅,係都佢地死先。」(洪業銘攝)

顧客未怕鈉含量超標

記者於午膳時間,在旺角訪問米線店的食客。準備光顧米線店的林先生,長期於廣州工作,甚少在香港用餐。他表示吃米線時,一般都會喝部分湯,但未擔心鈉含量超標,不會減少食用,笑言:「喺香港工作啲朋友日日食都未死,我應該無事嘅,係都佢哋死先。」

 

 

譚仔三哥食客:消委會報告未見有影響

於旺角區工作的廖小姐,於譚仔三哥米線用膳。她表示進食時有渴湯的習慣,但認為每間食肆的食物含鈉量都超標,未有特別擔心米線的健康問題,「自己鍾意食咪得!」對於譚仔三哥一碗墨丸腩肉麻辣米線,鈉含量較世衞每日攝取上限高近一倍,她認為每周吃一次應該未算過多,但都會考慮由每星期吃一次,轉為兩星期一次。她又指出,店舖裏的顧客不少,認為消委會報告未影響食客進食米線意欲。

退休人士劉先生說,非每日都吃米線,所以未有考慮減少進食。。(洪業銘攝)

退休人士劉先生表示,吃米線時不會喝湯,平時點餐都是清湯,平均每周吃一次。他認為鈉含量的來源主要是湯底,相信不喝湯就沒太大問題,由於自己並非每日都吃米線,所以未有考慮減少進食。另一位顧客鄭先生表示,出街進食難免多鹽高鈉,認為報告結果「正常,自己唔太擔心」。他平均每周吃一次米線,有時都會喝湯,不過為健康着想,可能會減少進食,由每周一次,減為兩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