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劉怡翔:兩地商討「理財通」 料2022年前成事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日前出台,提出擴大粵港跨境投資產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今日(24日)於無綫節目中指出,兩地正商討「理財通」,即互相買賣對方的理財產品;亦正與內地磋商,探討港人可於本港開設內地銀行戶口細節,更可望毋須以內地住址證明申請,另亦會繼續發展支付工具互聯互通,相信三個項目可於2022年前成事。
至於實踐大灣區「港人港稅」方面,他指,正與區內9個城市磋商及探討可行的補貼方式。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日前出台,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各司其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官網截圖)

《綱要》提出擴大香港與內地跨境投資空間,包括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渠道,推動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等。劉怡翔今日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期望相關類別可進一步擴闊,除基本產品,亦涉及衍生工具,或基金、ETF等。

他指,大灣區擁有7,000萬人口,國民生產總值是1.5萬億美元,差不多等同一個與澳洲相若的經濟體,「全球差不多排第13,所以這個市場很重要」。他認為,香港及內地在大灣區的領域中合作,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離岸人民幣、資產管理、風險管理方面,可再上一個台階。
被問到於內地爭取推行港人港稅進度方面,劉怡翔指,目前橫琴及前海設特別安排,吸引人才,當地的合資格港人只需跟隨本港稅項繳付,差額則由當地市政府承擔。他續指,現正與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磋商補貼方式。
對於有聲音指香港在《綱要》被規劃,劉不同意有關說法,他指港府有參與起草工作,《綱要》中不少內容更是本港一直想要的突破,如理財、保險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