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候選校長滕錦光曾公派留學 於悉尼讀博士:感激國家改革開放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理大今日下午舉行校董會會議,預料確認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滕錦光出任新校長。翻查資料,滕錦光曾在受訪時稱,自己出身農民家庭,早以15歲之齡考上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後又成為當年學系唯一「公派」出國留學生。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獲選為「公派」學生主要符合兩個條件,包括在學術專業範疇表現出色,同時要熱愛祖國及效忠共產黨。他相信大部份「公派」生均屬共產黨員,待學成歸來貢獻國家,但難以判斷滕錦光是否屬共產黨員。而近年中央不硬性要求所有「公派」人士返國,反而容許他們繼續在海外浸淫,「到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滕錦光從事結構工程研究超過30年,2017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網上圖片)

極可能執掌理大的滕錦光,年約55歲,本身為結構工程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土木工程複合材料結構和鋼結構。滕錦光在浙江省溫州市出生,翻查資料,滕於2014年接受《大公報》訪問時透露,自己出身於農民家庭,15歲已考上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9歲時大學畢業,並成為學系當年唯一的「公派」出國留學預備生。1985年3月,他剛滿21歲,已成為悉尼大學土木系的第一位中國政府「公派」的研究生。

公派學生須熱愛祖國、效忠共產黨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所謂「公派」學生,就是獲中央資助出國的留學生,資助由學費、住宿、生活開支及交際費用不等。內地人若要成為「公派」學生,主要符合兩個條件,包括是學術專業範疇表現出色的博士及研究生,同時要有「好的政治質素」,即熱愛祖國及效忠共產黨。他說,兩項條件比重並非「五十五十」,「分分鐘後者可有凌駕性」。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大部份公派生均為共產黨員。(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公派」漸成氣候 料每年數萬人

呂秉權表示,早期如中國前總理周恩來、中共前領導鄧小平等,均是「公派」學生,曾分別負笈日本、法國、蘇聯等地。他指,當年的「公派」學生學術要求並不嚴格,主要是到海外留學,學習社會主義思想,另一方面靜待時機歸國。他指,自改革開放以後,「公派」才漸成氣候,亦轉為派學生進修科技及言語等,以配合國家發展需要,預計「公派」人數由每年數千人,大幅增加至每年數萬人。

呂秉權指,「公派」學生學成後需回國貢獻,但估計近年中國政府不硬性要求所有「公派」人士返國,反而容許他們繼續在海外浸淫,「到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執行國家任務。

他續指,「公派」學生「十居共九」是共產黨員,少部份或屬「八大民主黨派」。他指,後者雖然表面上並非共產黨員,但亦可擁有雙重黨籍,或獲共產黨資助而有密切關係。呂指,難以判斷滕錦光是否屬共產黨員,但他指出,若要成為內地大學的領導,一般而言,該學者需要具備黨員背景,「內地好重視意識形態,院校係思想控制嘅重要場所。」

曾感激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另外,滕錦光又在訪問中指,自小求學過程順利,成績一直很好,又指初中、高中、大學等每個階段也可以憑考試升學,「連小學畢業上初中,我們也參加了一次非正式的考試。『文革』的時候,這些都應該是推薦的。如果是推薦,我的人生的軌跡就可能會很不一樣。我和我的同輩們,都非常感激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

滕1990年在澳洲悉尼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曾在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擔任講師,1994年起加入理大,24年間曾任建設及地政學院副院長(現為建設及環境學院)及協理副校長等。他去年4月被南方科技大學「挖角」做管理層,出任副校長及研究生院院長,但是不足一年後,他或重返理大,晉身為校長,接替今年1月1日卸任的唐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