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女性求助高男性三倍 多為女教師 每周兩新症 

撰文:馮家淇
出版:更新:

教師壓力「爆煲」事件持續增加,有精神科醫生指接獲女性求助個案,較男性高出三倍,當中不少為女教師;而每周新症都有一至兩個是女教師,因涉及校內權力爭鬥及人事關係,病人易患上「學校恐懼症」,嚴重者更需要離職。
有團體調查亦發現,近八成女性在過去一個月有時或經常感到精神緊張,其主要壓力來自工作及家庭。調查指,現時公司普遍未有把僱員精神健康放在員工福利,團體建議僱主落實推行改善女性僱員的友善政策,了解員工需要。
由紫荊青年商會舉辦的「同心圓系列:靈心緒·方情式」開幕禮暨分享會,今日(7日)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發佈「本港在職女性精神健康調查」結果。團體在三至四月期間,透過網上問卷形式,調查約576位18歲以上的本地在職女性,分析她們的精神健康狀況,與其年齡、職業等因素的關係。

同心圓系列2019籌委會主席鄧樂欣(左一)、精神科醫生陳仲謀(中間)、紫荊青年商會會長姚顥頤(右一)。(馮家淇攝)

近八成女性受訪者感精神緊張

調查指,近八成受訪者過去一個月有時或經常感到精神緊張,近五成指有時或經常出現早醒或失眠情況,亦有近四成人有時會頭痛或頭暈。結果顯示,女性的壓力來自工作、經濟狀況、個人健康及教養子女,而現今女性角色及社會對她們的期望,亦是影響女性精神健康的主因。

調查結果又顯示,近五成受訪者工作時數約9至11小時,遠超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每周平均工作40小時。當出現精神問題,約七成女性表示不會向公司反映,因不知道如何表達、影響工作及害怕受到歧視。

此外,八成半女性認同公司需要關注僱員精神健康問題,只有一成半受訪者知道自己的僱員保險可以索償精神科醫生費用。

四成受訪者表示公司沒有僱員精神健康支援的措施,現時公司普遍未有把僱員精神健康放在員工福利,團體認為公司應從減少工時入手,讓下班的女性能完全放鬆,享受私人時間。團體又建議僱主多與員工溝通,了解員工需要,並定期舉辦減壓活動。

精神科醫生陳仲謀指教師為「高危一族」。(馮家淇攝)

教師易有精神壓力

精神科醫生陳仲謀指,接獲女性求助個案較男性高出三倍,以女教師屬「高危一族」,每周新症都有一至兩個是女教師。他指教師工作壓力大,當中涉及校內權力爭鬥及人事關係,害怕被解僱,甚至有病患不敢上學。

陳仲謀又表示,亦有收過已婚女教師求助,指她難以平衡家庭及工作,需帶功課回家批改,無暇照顧子女,未能盎母親責任,心生內疚而患上抑鬱。

他續指,精神病的早期症狀為失眠、難以集中、工作能力減弱、焦慮及患上「學校恐懼症」。除了透過心理治療,陳仲謀亦會寫信給校長,證明教師患有情緒問題,避免給予不必要的壓力,如仍未能解決問題,會建議病患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