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衝擊】負面情緒持續兩周須求助 留意九大特徵自我檢查

撰文:麥凱茵
出版:更新:

政府擬修訂《逃犯條例》草案,爆發警民衝突,社會氣氛緊張。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近月的政治議題及社會氣氛容易誘發情緒問題,同時亦會令情緒問題惡化。
醫生建議,若大家出現九個負面情緒並持續多於兩周便應該馬上尋求協助;而有負面情緒也應該尋找信任的人士傾訴,聆聽者則不應該再與求助人討論相關事件的細節,應以其他事物分散對方注意力。

本港一個月內有三次大規模遊行,7月1日的遊行,有市民打開手機燈光互相打氣。(資料圖片 / 曾梓洋攝)

近日不少市民或因社會議題,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更有人輕生。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以謙表示,本港約有5%的人口患有情緒病,由於初時的病徵不明顯,故社會或存在不少的潛在病人。

精神料專科醫生麥棨諾也分折指,因為政治議題而出現情緒困擾的人士,大多本身已有潛在的情緒病,「是這個社會氣氛下面誘發出來,你可以說是『病發』。」

負面情緒不應持續兩星期

黃以謙表示,分辨負面情緒共有9個指標,分別為:

1. 經常感到不開心,
2. 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
3. 胃口轉差、身體變得消瘦,
4. 失眠、睡眠質素轉差,
5. 長期感到疲累,
6. 行為變緩慢或持續緊張,
7. 注意力下降,無法集中,
8. 記性變差,
9. 出現輕生想法。

麥棨諾解釋指,一般人在現時的社會氣氛下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如難以入睡、出現煩躁、不開心,感到無助等,但這些狀況大多會在數日內慢慢消失。他提醒,當負面的情緒持續超過兩星期,加上影響日常生活時「做乜都無心機」,大家便應該立即尋求社工、心理學家或醫生等專業人士協助。

負面情緒9大指標。(01美術製圖)

無力感強 誤以為輕生是出路

黃以謙告誡:「當腦海出現輕生的想法,好快會演變成實際行動」,他強調只要有一絲輕生想法便應該馬上求醫,「去急症室都可以幫到你。」

若不處理這些負面情緒,最壞情況會如何?麥棨諾稱,最壞時情緒可能會突然爆發,出現暴力、偏激的想法,「會做出衝動的行為,有部份人可能會選擇輕生。」另外,他觀察到由於部分人長期出現無助感,當看到相關的輕生新聞時或會產生對事件有正面影響的想法,「見到輕生新聞時牽引情緒,覺得這樣做是一個出路。」

黃以謙也指出,人們毋須親身經歷才會造成創傷,「看新聞見到學生受傷都會感到不安。」他建議,若發現有情緒問題,可以暫停看新聞或從社交平台等接受相關的資訊。

毋須親身經歷也可造成創傷

過去一個月,麥棨諾便有數名病人因社會議題令病情惡化,「他們會感覺個社會很對立,好怕去相信別人」,認為情況令人憂慮。

他認同,現時的社會氣氛下部分人或不會尋求專業的協助,建議受情緒問題困擾的人士可嘗試與信任的人傾訴,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盡量選擇非同溫層,否則難以多角度看待事件。

黃以謙提醒,當大家擔任聆聽者時不應該再與對方討論事件,「你叫他們不要想不開心的東西,是沒有可能,但可以分散他們的情緒」,如談及他們喜愛的事物等,穩定他們的情緒。

▼九個負面情緒特徵 情況不應持續兩周▼

點擊進入醫管局抑鬱測試

1)經常感到不開心
2)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
3)胃口轉差、身體變得消瘦
4)失眠、睡眠質素轉差
5)長期感到疲累
6)行為變緩慢或持續緊張
7)注意力下降,無法集中
8)記性變差
9)出現輕生想法

張炳良籲年輕人從「希望中抗爭」

就近日涉輕生案件有上升趨勢,曾任教育大學校長、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認為,尤其是媒體應小心處理,他指任何人有放棄生命的念頭,背後有許多複雜的情感因素,外人難以評論。惟他擔心自殺行為會「感染」,呼籲年輕人應從「希望中抗爭」,不要以絕望角度看社會。

醫管局的網站有提供抑鬱測試供大家使用。(醫管局網站)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時網上輔導:91012012(SMS)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學友社學生熱線:2503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