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基金・3】養珠戶高增值轉型 冀重拾「東方之珠」美譽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香港夜景素有「東方之珠」美譽,同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珍珠貿易港,但要在市面找出一顆本地出產的珍珠,卻難之又難。自稱「珠二代」的香港珍珠養殖中心負責人王俊傑於西貢白沙灣碼頭對出海面買了一個魚排,飼養五六萬隻珍珠蚌,幾乎成為香港唯一的珍珠養殖場。小小魚排下,埋着小小珍珠,和遠大的夢。王俊傑盼能於2025年飼養到800萬隻珍珠蚌,包辦從飼養、加工到批發零售,讓市場有名符其實的「東方之珠」。系列之三

檢閱漁業基金系列報道

五億元漁業基金藥石亂投 漁民轉型淪空談80後斥百萬養香港蠔 冀重奪本土市場養珠戶高增值轉型 冀重拾「東方之珠」美譽

王俊傑大學主修傳理和工程,到後期要接手養珍珠家業,銳意幫漁民發展高增值的珍珠養殖。(張浩維攝)

談到珍珠,王俊傑總是滔滔不絕。他的父親於1996年在香港養殖珍珠,隨後轉到大亞灣養殖,高峰期曾年產120 萬隻珍珠蚌,惟敵不過發展引致的水質污染,終要離場。大學主修傳理和工程,到後期要接手養珍珠家業,門外漢的王俊傑遂挨家挨戶向本地漁民搜集資料,面對近千個漁排,他認為本地漁民是處於劣勢。他解釋,內地養殖成本較低,本地魚根本未能競爭,加上紅潮、颱風等天災都常令漁民血本無歸,於是銳意幫漁民發展高增值的珍珠養殖。

將珍珠放在感應器上一「嘟」,所有資料一覽無遺,是電子「珍珠身份證」。(張浩維攝)

2016年,王俊傑成立珍珠養殖協會,向漁護署漁業持續發展基金申請約530萬元撥款,於漁排開始養珍珠蚌。王俊傑介紹,珍珠蚌是濾食性生物,過濾微生物和海水,製造人工繁殖地予小魚,然後再吸引中魚、大魚,最後可發展成休閒漁業,成為釣魚場。

不過,釣魚場只是配菜,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才是主角。王俊傑留意到,當魚糧未被魚類吸收,成為殘留海洋的多餘營養,增加發生紅潮的機會。同時,若魚糧落到水底,就會變成淤泥,當翻土時會造成污染,威脅魚類。珍珠蚌正可過濾微生物和海水,有避險作用。

要成功養殖珍珠,需經養苗、插珠、清貝和收成四大步驟,需時三至四年。(張浩維攝)

2025年養800萬隻珍珠蚌

要成功養殖珍珠,需經養苗、插珠、清貝和收成四大步驟,需時三至四年(見下表)。雖說是「港人港地」養殖,但蚌苗仍需經內地研究所孵化,只因香港珍珠蚌苗已絕迹。

漁排一年僅能產五萬至六萬隻蚌,王俊傑苦笑,這規模連一個行業也稱不上:「五六萬隻(珍珠蚌)不是大數目,(數量)一定要有七位數,才是一個業界。」他於是訂立目標,到2025年時,要年產800萬隻珍珠蚌。他稱最初只是計算香港的漁排數目、面積等因素,沒想到剛好與香港近800 萬人口脗合,加上肩負承傳家族生意使命,誓要再打響「東方之珠」名堂。他說:「東方之珠真是珍珠,『oriental pearl』,為何不利用香港作為珍珠養殖的地方,活化『東方之珠』之名?」

與傳統漁民不同,王俊傑眼中不僅是養殖,還看到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香港有漁排、漁民是源頭;然後再有珍珠首飾、批發和設計的人才,是中游;靠近內地大市場,免關稅,是最終出路。他計算過,從養殖到批發,最少有三至四倍利潤,若到最後的零售層面,利潤高達六倍,他預期800萬隻珍珠蚌可帶動最少四億元的本地經濟發展。

珍珠養殖步驟

養苗

  • 由春天開始繁殖,要經最少兩個寒暑才適合養珍珠

插珠

  • 將放入珠核,即圓形珍珠放入蚌的生殖巢

  • 同時將外套膜,即貝殼群邊放入蚌的生殖巢,最多可放50多顆珍珠

  • 春天及秋天氣温和,適宜插珠

清貝

  • 清刷蚌殼的寄生物,春、秋季,每隔兩星期一次。夏、冬季,每隔三至四星期一次

收成

  • 只要「足月」隨時都可以,但冬天收珠珍珠品質較佳

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王俊傑冀在本地養殖珍珠,能令香港重拾「東方之珠」美譽。(張浩維攝)

港府欠珍珠養殖相應法例

理想歸理想,現實是,王俊傑的數百萬元投資,仍未見盈利。談及政府角色,他語帶相關地道:「可圈可點。」經歷兩年才申請到撥款,他認為政府因為太久沒有接觸過珍珠養殖,根本無從入手。政府今年年初,建議制訂新養殖標準及收緊魚排續牌條件,包括規定魚排魚籠面積不得少於牌照面積七成、需達每平方米十公斤的最低養殖標準等。王俊傑曾就此向漁護署查詢,對方叫他暫時先養魚,他亦只好被迫跟從。

據王俊傑蒐集的資料,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市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馮秉芬爵士成功試驗養殖珍珠,及後港英政府為保護珍珠貝免受濫捕,就養殖珍珠需要申請牌照立例,限制採集珍珠母貝的大小及養殖珍珠貝的區域,即本港法例第307章 《珍珠養殖(管制)條例》。但其後珍珠業式微,有關條例已於1995年廢除。王俊傑自嘲現況如「半無王管」,相信政府抱觀望態度。

政府升級漁業未有大方向,但似乎走向高端科技是可行出路。王俊傑另一身份是發明家,他研發出全球首創的無線射頻辨識(RFID)晶片植入珠核專利,即「珍珠身份證」。王俊傑預先將RFID晶片植入珠核,等珍珠收成後,就可用閱讀器感應珍珠資料,如名稱、編號、顏色、來源、光澤、尺寸等數據都一目了然,避免魚目混珠。他期望將此技術應用至將來養殖的珍珠。

香港本地養殖的珍珠,可以成為高增值的首飾。(張浩維攝)

上文節錄自第17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5日)《養珠戶推動漁業高增值轉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