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電子學習模式 助視障人士提升學習效能

撰文:李樂天
出版:更新: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今日(27日)舉行發佈會,發現「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能有效幫助視障人士提升閱讀速度,消除與一般學生的學習差異,擴闊學習領域,並緊貼瞬息萬變的社會。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總監袁海球博士表示,是次研究以視障人士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為期兩年,在三個不同時段收集數據作追蹤研究。研究以「技術接受模型」(TAM)為理論,分析讀屏軟件的成效。參加者共有50人,分別有視障中、小學生及成年人,同時透過收集量化及質化數據,了解使用讀屏軟件的學習成效以及需改善的地方。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今日(27日)舉行電子模式學習成效研究發佈會,檢討「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發現視障學生以電子模式作即時通訊有上升趨勢,學生亦認為以讀屏軟件代替點字書上語文課可減輕書包重量及提升閱讀速度。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今日(27日)舉行電子模式學習成效研究發佈會,檢討「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發現視障學生以電子模式作即時通訊有上升趨勢,學生亦認為以讀屏軟件代替點字書上語文課可減輕書包重量及提升閱讀速度。而較多視障成年人初接觸資訊科技,因此需多花時間學習適應,但使用讀屏軟件達一年後接受程度也有上升趨勢。

袁海球亦建議軟件開發商在開發軟件時可考慮與讀屏軟件之間的兼容性,以增加視障人士使用軟件的數量,亦建議學校提供足夠電腦予視障學生,讓他們於課堂及課餘時使用讀屏軟件學習。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認為,視障人士可透過資訊科技擴闊學習領域,緊貼瞬息萬變的社會。讀屏軟件能協助視障人士使用手機和電腦學習,融入校園生活。研究能提供實證數據給科研人員,讓他們日後能開發更切合閱讀殘障人士實際需要的輔助器材。此外,協進會亦幫助視障人士製作課本以外的電子書,助他們增加閱讀課外書的數量。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今日(27日)舉行電子模式學習成效研究發佈會,檢討「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發現視障學生以電子模式作即時通訊有上升趨勢,學生亦認為以讀屏軟件代替點字書上語文課可減輕書包重量及提升閱讀速度。

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的第一位使用者黃嘉濠指,電子模式學習能方便自己搜尋學術資料,也可因應學習需要而製作合用的教材,成為完成社會工作學士課程及家庭輔導碩士課程的「助力」之一,現雖已畢業卻不時使用該計劃服務製作自己工作需要的電子書。而就讀中六的楊恩華同學則認為電子模式學習能協助他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點字書與老師手上的印刷版不同,有時需多花時間以跟上老師的講學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