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女童院面臨改建安老院 古諮會擬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撰文:張嘉敏 王潔恩
出版:更新:

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於下周四(12日)開會,古物古蹟辦事處向古諮會提交文件,建議將前救世軍葵涌女童院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及將銅鑼灣孔聖講堂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有近80年歷史的救世軍葵涌女童院,救世軍去年以億元出售業權後,新業主近日向城規會申請於現址發展安老院舍。至於孔聖講堂則於孔聖堂中學內,同樣有超過80年歷史。有建築學者形容女童院建築屬珍貴及罕有,認為應可獲更高的評級。

救世軍葵涌女童院自1994年起荒廢。(相片由「香港隅地」提供)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文件,位於葵涌梨木道的前救世軍葵涌女童院於1930年代後期至1940年代初起興建,業權由私人擁有。救世軍女童院的主大樓為一幢三層高、具西方建築特色的「古堡式」建築物,其他構築物則為1至2層高。建築物內設有旋轉樓梯,每層樓梯間均有多幅窗戶。

翻查資料,該建築物由1971年至1994年間曾為女童院用途,其後一直丟空至今。救世軍去年以億元出售業權,新業主華信地產財務早前向城規會申請,將女童院改建為安老院舍,當中僅保留女童院的主大樓及小教堂,而擬建安老院舍將提供140個床位。擬建項目將提供公共休憩空間,預計於 2025 年落成。

 

+6
孔聖講堂擬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孔聖講堂網站)

至於在銅鑼灣加路連山道的孔聖講堂,則獲建議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孔聖講堂建於1935年,同樣由私人擁有建築物的業權。孔聖講堂位於孔聖堂中學內,建築仿照山東孔子古廟,作推廣儒學之用。其後於1939年曾開辦兒童健康院,後於1941年因二次大戰而停辦。

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稱,前救世軍葵涌女童院屬於30年代盛行的藝術裝飾主義建築手法,與包浩斯風格類似,惟採用左右對稱的建築特色,並以三角幾何作設計主軸。他指不少採用藝術裝飾主義的本港建築物已被拆卸,類似的建築物僅餘中環街市、港大校長宿舍等。李浩然形容女童院屬珍貴及罕有,認為以罕有程度而言,女童院應可獲更高的評級。

至於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孔聖講堂,李浩然指其採用中華復興主義的建築手法,特色為中西合璧,以鋼筋、水泥等西方的建築方法,配搭中國傳統裝飾,如於建築物的屋頂採用的中國古代宮廷式的設計。他指出,近期再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景賢里、被拆卸的一級歷史建築何東花園等,同樣採用中華復興主義興建。

屯門「青山陶窰」是本港現時唯一完整「龍窰」。(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古蹟辦:公屋工程不會對「龍窯」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就屯門第 39 區顯發里的擬議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由於選址鄰近屯門三級歷史建築「龍窯」,故一直引起爭議。房委會早前向古蹟辦提交文物影響評估報告,並提出設計和緩解措施,包括不會在陶窰綠化緩衝區興建住宅樓宇、工程前為陶窰的攝影測量記錄等。

房委會指出,從文物保護的角度而言,擬議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對陶窰的影響可接受。在擬議的緩解和監測措施進行下,項目將採用大口徑鑽孔樁代替撞擊式樁種,以減少工程帶來的震盪和沉降,故施工階段所產生的影響並不顯著。

古蹟辦審議上述報告後指出,房委會擬議工程會採取適當措施和進行遠距離分隔,故不會對陶窰造成實質損壞,加上實施監察和緩解措施後,工程不會對陶窰造成不良影響,故認為有關建議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