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精神病復元人士超過60歲 社工倡健康綜合中心提供外展照顧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康復諮詢委員會將就制訂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期,將在本月31日結束,就殘疾人士不同階段康復服務提出策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會阮淑茵指出,方案主要闡述對肢體殘疾及智障人士的照顧政策,對精神病復元人士的着墨不足。
阮表示,本港精神病復元人士始現老年化趨勢,而他們一般比常人提早10至20年衰退。她認為政府應加強對長者中心及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的支援,從而開拓更多外展工作,讓年長的復元人士得到更切身的照顧。

康復諮詢委員會將就制訂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期,在2020年1月31日結束。(資料圖片)

社工:復元人士較易出現「三高」和跌倒

社區組織協會引政府統計處報告書,指出本港精神病復元人士的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半復元人士是60歲或以上。阮淑茵說,復元人士的身體機能受心理因素及藥物副作用影響,比常人提早10至20年衰退,亦較容易出現 「三高」及跌倒的情況。

社區組織協會於2018年,訪問了83名50歲或以上已患精神疾病的人士。約八成受訪者表示,除了精神病患外,同時患有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疾病。

阮淑茵指出,坊間給予老年復元人士的服務不足。她稱,一般長者大多數會到長者中心,當中的機制能監察他們的身體狀況,「但好多復元人士隱閉到無去(長者中心),甚至去到覺得唔適合就走咗去。」協會調查結果顯示,一半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感到孤獨的時間比從前多。社區組織協會表示,長者中心沒有為復元人士作充分考慮,譬如缺乏寧靜的空間,容易令復元人士感到太嘈雜;而中心職員的精神健康知識也較貧乏,令他們拒絕或害怕服務年長復元人士。

阮淑茵說,復元人士的身體機能受心理因素及藥物副作用影響,比常人提早10至20年衰退,亦較容易出現 「三高」及跌倒的情況。(李恩慈攝)

復元人士身體衰退 綜合社區中心無法顧及

社會福利署亦有設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針對服務精神病康復者。協會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受訪者不滿自己的精神狀況。阮淑茵表示,ICCMW提供各種輔導及活動等支援服務,「不過當復元人士身體衰退到需要實際照顧,其實中心係無資源做到。」

她建議署方向ICCMW撥款作外展資金,為復元人士提供更貼身的社區服務,譬如家居清潔及送飯等,既方便社工跟進復元人士的情況,亦有助中心找出隱閉長者。她續說,政府應更仔細分類服務單位,「長者中心、ICCMW、醫療機構嘅服務對象同作用應該分清楚,先做到相輔相承。」

香港人口老化巨浪即將到來,政府在制訂政策時,應更全面顧及不同需要。(資料圖片)

另外,醫院管理局分別設有成人精神科及老人精神科。前者以控制精神病徵為主;後者主要治療65歲以後才發病的精神科病人,會留意病人是否在服用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從而調較精神科藥物。阮淑茵指出,醫管局現時未有規定65歲以上的病人轉介到老人精神科,而局方人手亦集中處理成人精神科病人。她建議醫管局應統一各聯網內的轉介準則,為年長康復者提供更合適的治療。

《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期1月底結束

康復諮詢委員會將就制訂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期,在2020年1月31日結束。方案就殘疾人士不同階段康復服務提出策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稱,政府的復康旨在協助殘疾人士發揮所能,實現無障礙生活環境,並就殘疾人士的學前、教育、就業、社區生活及老齡等人生階段制訂政策協助。

社區組織協會聯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學系,於2018年2月至3月期間,訪問了83名50歲或以上已患精神疾病的人士。五成半受訪者是男性,佔多數;56至60歲的受訪者佔一半;近九成受訪者為獨身;逾九成受訪者月入少於7,000元,三成受訪者的月入更少於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