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首試中央收膠 承辦商月收逾十噸廢膠 最怕廚餘棄回收箱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塑膠如膠樽、發泡膠等使用雖方便,但回收不當卻帶來嚴重環境污染。為提升廢塑膠回收量,環保署在三區推出「中央收膠」先導計劃,俊成環保有限公司成為東區及觀塘區承辦商,合約分別為期27及26個月。該公司表示,今年1月底開展東區的計劃,目前於不同屋苑等70多個地點收集廢塑膠,月均回收量約十多噸。
回收計劃中包括不同類型塑膠,除膠樽外,亦會收集發泡膠、塑膠家居用品及膠餐具等。然而有市民將「回收箱當垃圾桶」,蕉皮、廚餘亦拋入去,造成回收工作困難。另外在疫情下,宣傳工作要暫停,承辦商坦言「環保署在家工作,回覆都有滯後,起步慢咗啲」。

系列報道

東區首試中央收膠 承辦商月收逾十噸廢膠 最怕廚餘棄回收箱

疫情油價大跌多重打擊 塑膠回收商生意海嘯式大跌 冀獲電費補貼

+1

根據環保署資料,2018年平均每日有2,343公噸塑膠送到堆填區,惟回收量近年大跌。當局計劃在東區、觀塘及沙田開展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當中觀塘及沙田今個月剛公布承辦商,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

於2001年成立的俊成環保有限公司去年已獲聘為東區承辦商,今次再獲觀塘合約。該公司總經理方文金表示,見證本港廢塑膠原料由高峰時過萬元一噸,「變到𠵱家好似唔值錢咁,呢啲其實係好有價值嘅嘢!」因此該公司投標,希望可參與計劃,令廢塑膠不再落入堆填區,「唔想呢樣嘢就咁攞去掉」。而政府給予的服務費則主要用作補貼薪金及運輸成本。

+3

東區設70多個回收點 無法回收物品佔整體近1%

對比起傳統三色回收箱,方形容今次計劃提供「一條龍」服務,該公司現時於公共屋邨、私人屋苑及政府機構等地點設70多個回收點,擺放回收桶。收集廢膠後會運到位於元朗、佔地逾二萬呎的回收場,進行分類、破碎、拉粒等程序,生產成再生膠粒原料後,售到東南亞及內地市場,可再造成風褸、球鞋等。

然而計劃實施後,面對不少困難,包括市民不認識回收物料。方文金形容回收到的物品千奇百怪,行李箱、毛公仔、玻璃樽之外,還有影響回收工作的廚餘,「蕉皮都好小事,再污糟係食物袋,裝過廚餘無清洗好多油脂,處理有困難」。方指會先將所有回收物帶到工場清洗分類,亦要大量人手處理。太骯髒的回收物只可送到堆填區,而玻璃樽則會送到相關的回收商,他強調無法回收的物品只佔整體不足1%。

俊成與環保署合作推出海報,提醒市民有甚麼物品可回收。(鄭子峰攝)

疫情下暫停宣傳 環保署職員回覆滯後

俊成面對另一困難則是在疫情下,原本計劃好的宣傳工作亦要暫停,「本身諗住搞流動街站、去中小學巡迴音樂會,停晒之後個計劃起步慢咗」。加上環保署職員早前留家工作,「會有啲滯後,回覆都慢少少」。

方文金坦言現時市民對計劃認識不多,「好多市民係好有心,唔想啲膠去堆填區,但唔知有咩渠道」。他寄望疫情後可恢復宣傳工作,讓市民更了解計劃;亦與當局合作推出海報,提醒市民有甚麼物品可回收,目標是計劃首半年間每月可收到15噸廢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