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灘司法覆核上訴周二開審 環團指易危物種管海馬數目大增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原定於2012年動工的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受司法覆核案暫緩,環團發現易危物種管海馬數目有增加,反映生態環境有改善。(網上圖片)

爭論多年的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司法覆核上訴案本周二於高等法院開審。環保團體龍尾海岸教育中心近月在龍尾進行生態普查,紀錄到易危物種管海馬的數目大增,單一晚發現逾10隻,刷新自2009年起一晚發現4隻海馬的調查紀錄,反映生態環境有改善。

政府在2012年開展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引來社會爭議。「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何來2014年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但遭駁回,其後向法律援助署申請法律援助進行上訴,要求環保署署長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取消或暫時吊銷該工程的環境許可證,案件於本星期二及星期三審理。

環團:人工泳灘工程影響物種繁殖

由於司法覆核上訴進行中,工程已暫停。大聯盟成員郭惠玲指,案件交由律師處理,暫不能透露太多。她續指,不清楚政府的保育措施,僅知道在汀角海岸有做導賞團,「有時自然生態不要干擾,他們就可以繼續繁殖,若以後做沙灘就一定不會再有(生物)。」

龍尾海岸教育中心生態調查員於去年秋冬,在龍尾進行生態普查,統計管海馬的數目,一共紀錄到48隻次,去年平安夜更發現逾10隻管海馬,最細小的只有約2.5厘米,刷新自2009年起一晚發現4隻管海馬的調查紀錄。

龍尾是管海馬重要棲息地之一,位於河口地帶的鹹淡水交界,繁殖大量浮游生物成為管海馬的糧食,及有軟泥底和海藻等供海馬棲息。生態調查員於去年9月起凌晨退潮時段普查,其中9晚均發現管海馬的蹤跡,每晚拍照記錄到的管海馬有2至10隻不等,一共錄到48隻次;另外遍地海星的震撼場面亦繼續現身龍尾。調查員關祝文表示,平安夜記錄得10多隻管海馬,刷新紀錄,反映龍尾是管海馬的孕育場,屬不爭事實。

管海馬顏色多變,因應環境不同,可由黑色變為紅色,達至保護色作用。(龍尾海岸教育中心提供)
瀕危管海馬在大埔龍尾灘持續繁殖,幼體體長只有約2.5厘米。(龍尾海岸教育中心提供)

管海馬屬易危物種

管海馬是《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保護的易危物種,僅次於瀕危絕種生物,稀有程度與鯨鯊同級。而政府推出大埔龍尾計劃,興建人工泳灘長200米,造價超過2億元,原定在2012年11月動工,2014年啟用。

龍尾灘遍地海星,場面壯觀。(龍尾海岸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