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呼機|昔日潮物變古董 「BB」聲成絕響 收藏家:反思科技謎思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265-640-581-616」,這不是銀行戶口,亦不是電話號碼,而是80年代流行的「數字傳呼機」密碼。香港懷舊古物收藏家李守政接受《香港01》專訪表示,當年曾擁有一部會播放音樂的「數字機」,簡單的娛樂已令人陶醉,直至90年代,「中文傳呼機」面世在全港普及,「陀住部call機會有虛榮感,仲要夾喺腰間露出嚟至得」。

Call機不敵科技進步,取而代之的是智能電話,當年call機響起的「BB聲」,亦變成今日WhatsApp的「叮叮」聲。作為「時代的見證者」,李守政細味當年老香港的情懷,「以前收咗工公司唔會搵你,call機響多數係朋友叫你去玩,依家已經mute(靜音)咗部電話」,新時代人人依賴手機,李守政希望大家思考「謎思」,反思一下單靠信息中的「哈哈」符號,是否能真正了解對方感受?

傳呼機系列二之一

延伸閱讀:

最早期的call機設計簡單,其中由MOTOROLA生產的一款長條形盒子「長炮」,機身沒有屏幕。(孔繁栩攝)

70年代「長炮」沒有屏幕只會響鬧

傳呼機在70年代開始在本港流行,最早期的call機設計簡單,其中由MOTOROLA生產的一款長條形盒子「長炮」,機身由鐵皮和塑膠組成,沒有屏幕,收到訊號後會「BB」響,所以又被稱為「BB」機。

「數字傳呼機」機身呈長方形,機頂設有屏幕,電台會將信息化為一組「數字密碼」,機主需憑「密碼卡」對照信息內容。(夏家朗攝)

80年代「數字傳呼機」需解碼

至80年代初,本港主流的「星光行」及「和記」等各自推出「數字傳呼機」,機身呈長方形,機頂設有屏幕,電台會將信息化為一組「數字密碼」,機主需憑「密碼卡」對照信息內容。

「密碼卡」主要是顯示姓氏、名字、英文名、約會位置、簡單訊息、及生活應用說話等,例如機主收到「265-640-581-616」,意即「Mary-唔得閒-文化中心-約會取消」,又或「004-300-514-629」意思是「陳-先生-夜總會-不見不散」。

「數字傳呼機」密碼卡對照

+3
「中文傳呼機」在90年代普及,屏幕會顯示中文信息。(夏家朗攝)

90年代「中文傳呼機」不可或缺

踏入90年代,有「傳呼機大王」之稱的冠軍科技創辦人簡文樂研發「中文傳呼機」,令call機更加普及,各大電商訊為搶客出盡法寶,分別聘請「四大天王」代言,和記更推出「霹靂火」call機,贊助成龍的同名電影;call機的功能亦擴大,可提供財經、新聞、天氣等信息,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電訊工具。

+4

「陀call機有虛榮感,要夾喺腰間露出嚟」

李守政收藏超過20部不同年代的call機,他憶述在70年代,call機是當年的「潮物」,「陀住部call機會有虛榮感,仲要夾喺腰間露出嚟至得。」他的人生首部call機是「星光行」數字傳呼機,機身有按鈕可以播放音樂,算是娛樂一種。

以前收咗工,公司都唔會搵你,call機響多數係朋友叫你去玩,所以唔會覺得BB聲好煩,但依家叮到我頭都暈埋,已經mute咗部電話。
香港懷舊古物收藏家李守政

時移世易,call機的「BB」聲幾乎絕響,取而代之是手機WhatsApp的「叮叮」聲。李守政指以前收工後,call機響多數是朋友叫去玩,所以不會覺得BB聲好煩,跟現在手機通訊程式「叮叮」不同。

香港懷舊古物收藏家李守政收藏超過20部call機,每個年代都各有特色。(夏家朗攝)
+5

現今社會「乜都要快」 靠文字溝通欠感情

科技進步連「潮物」都被淘汰,李守政回望call機風光年代,社會生活節奏慢,即使「BB」聲起,都毋須急於「覆機」,但現時「乜都要快」,即時通迅軟件看似拉近人與人關係,但無形中卻築起一道隔膜,「文字符號冷冰冰,你打哈哈笑又無乜感情,一個符號幾個字係表達唔晒情感,倒不如直接接觸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