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辦1.5億元緊急警示系統從未啟用 IT專家籲統一發布防疫資訊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失控,大量患者確診後未能及時送院,只能居家隔離至康復,期間不少聲音抨擊政府當局朝令夕改,以致資訊混亂,令市民無所適從,卻缺乏統一公布消息的渠道。其實商經局轄下的通訊局,早於2020年耗資1.5億元設立「緊急警示系統」,在發生緊急情況下,包括公共衞生事故,可向市民發送重要公告,惟系統設計至今從未啟用。有資訊科技專家直言,政府過於依賴傳媒發放消息,建議採用該系統一發放抗疫資訊。「唔明點解個系統著咗,但從來冇用過。」

報道刊出後,商經局轄下的通訊局今日傍晚近6時隨即首次發緊急警示,提醒市民伊利沙伯醫院今起轉為定點醫院,提醒市民切勿前往急症室求醫。「首響」事出突然,加上警報聲長達約10秒,引起廣泛熱議。

最新報道

▼3月7日 網上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平台啟用▼

早前疫情大爆發,大批患者滯留家中等待衞生署的通知,惟多日均無消息,電話熱線亦長期不通,最終政府姍姍來遲公布家居隔離的指引,才解決患者的窘境。後來,因核酸檢測量已不勝負荷,政府推出「傳染病公眾平台」,讓核酸檢測陽性的患者登記,及後亦推出「快測結果陽性申報系統」。惟來自四方八面的消息、不同專家的建議,以致市民無所適從。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疫情下屬特殊情況,建議政府應利用「緊急警示系統」,向市民統一發放官方消息。他亦認同目前的抗疫消息混亂,認為政府過於依賴傳媒發放消息,指「政府講一句,專家又講一句,市民點會分得咁清楚?日日靠430(疫情記者會),老人家睇唔到嘛。」

方保僑表示,快測申報平台有助政府統計確診數字及協助分流。(資料圖片)

靠電訊供應商逐個電話號碼發訊息欠效率

方保僑指出,過往本港大型遊行或2019年社會運動時,警方依靠電訊供應商發送SMS訊息,以提醒市民遠離遊行範圍,惟電訊供應商須逐個電話號碼發送訊息,隨時花費1日時間。而該方式更存有致命的漏洞,外國人或因手機號碼來自外地,將無法於本港接收;反而海外港人只要保留本港手機號碼,仍能收到來自幾千里外的香港訊息。

方進一步講解指,「緊急警示系統」透過基站向市民傳播訊息,因此理論上全港市民只須位於基站的覆蓋範圍,便可接收到該警示訊息。他更指,外國均使用該方式提醒民眾,例如美國當出現龍捲風,或政府舉辦防空演習等情況,故感到不解︰「唔明點解個系統著咗,但從來冇用過。」

▼3月4日 市民大手買入檢測劑▼

+5

通訊辦︰未使用過系統發放訊息

翻查資料,政府於官方網頁便提到,「緊急警示系統」於2020年11月26日推出,用於極端天氣、嚴重公共安全和衞生事故等緊急情況。系統將通過流動網絡向用戶發出具迫切性的訊息,屆時手機將發出長約10秒的聲響與振動提示。網頁更指,訊息設有兩個警示級別,分別為「極度緊急警示」和「緊急警示」,當局將按嚴重程度設定級別。

《香港01》向當局查詢獲通訊辦回應指,該系統可在緊急情況,向流動電話用戶發送有迫切時限的重要公告及訊息,成本約為1.5億元。當中包括政府和流動網絡營辦商購買設備、安裝及營運的開支。局方亦承認,政府暫時未使用過該系統發放訊息。

▼3月5日 第五波疫情下的香港▼

+20

緊急警示系統與食衞局及創科局無關

市民一般對「緊急警示系統」感到陌生,因政府推出一年多至今從未啟用系統,不禁令人懷疑,疫情是否不屬於「衞生事故」的範疇內。事實上,該系統為商經局轄下的通訊事務管理局管理,與負責抗疫主力食衞局,以及主掌創新科技的創科局無關。

更甚者,就如上述提到的「快測結果陽性申報系統」,亦由衛生署的資訊科技員工自行設計,後來創科局才派出轄下的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作支援。最終衛生防護中心於2月25日宣布承認快速測試結果的10天後,當局才推出功能較簡單的申報系統,更未有使用嚴格的身份認證技術。

緊急警示系統於報道刊登後隨即首響

通訊局於報道刊登後的傍晚近6時,首次發出緊急警示。方保僑回應指,對政府快速接受意見並啟用系統感到意外,不過該訊息是否屬於緊急,則留待政府解釋,及自行判斷市民的反應。他亦澄清,雖然外國以「緊急警示系統」用於天災發生時,提醒民眾避難;但他認為,該系統亦適用於公布防疫消息,如快速測試申報平台啟用,甚至日後公布的全民檢測登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