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讓自閉兒子敞開心扉建立自信 慈父創辦動物治療法中心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在外打拼一整天,拖着疲憊身軀回到家裏,看到狗狗貓咪時疲勞一瞬間就消失了,這就是動物們特有的神奇治癒效果。
不少研究顯示,透過撫摸動物,人體會產生更多催產素和多巴胺等「快樂賀爾蒙」,令人放鬆舒暢,甚至有愛的感覺。馬來西亞動物治療師邱逸俊正是了解這點,決定以動物治療法醫治患有自閉症的兒子。

文:黄美慧/馬來西亞東方網

邱逸俊的兒子今年3歲。「葉揚是我和太太唯一的孩子,他是自閉兒,說實在,我們一開始並沒察覺孩子有這方面的症狀…」他憶述,兒子近2歲時,與外界的互動很少,非常乖非常安靜,對着電視機可以靜坐一整天,完全不理會別人,語言發展遲緩…邱逸俊與太太後來決定帶兒子去看臨床心理醫生。

經過長達半年的動物治療法,小葉揚從害羞、膽小、沈默寡言到現在開始能夠比較有自信地與其他人溝通。(馬來西亞東方網)

成立中心幫助特殊兒

「兒子一開始不願意接受治療,比如要排一個隊形走去對面拿一個球來吹,他不懂得配合,因為他沒有排隊的概念。當時兒子一直抗拒着,我們必須強迫他去做練習。」眼見這番情景,邱逸俊和太太也不好過。

我們就算要難過,也不能在孩子或人前傷心,其實當時挫折感很重,但我們知道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下去。

夫妻倆嘗試了各種療法都不見起色,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對人不理不睬的兒子竟然跟邱逸俊從外頭領養回來的貓咪——「肥貓」玩得不亦樂乎;肥貓就這樣進入了兒子的世界。

剛開始,除了貓咪,兒子對其他動物的反應並不大,但他至少表達出一點點對動物的興趣;多次接觸後,他開始跟中心裏的小動物互動,並撫摸它們。於是,邱逸俊蒐集了許多關於動物與自閉症患者的故事,也在這段過程中看見了動物與自閉症兒童的真實互動關係。在太太及家人的鼓勵下,邱逸俊開始推動「動物治療法」。他不但賣力蒐尋資料,更研習國外的相關課程,只因國外動物輔助治療的課程相當專業而完整。

2017年8月,他成立Animals for YOUNG動物治療法中心,協助其他家有特殊兒童的父母。邱逸俊難掩喜悅地說:「我們中心目前有好幾位特殊孩子,看到小孩們慢慢地進步,笑容一天比一天多,我就認為自己的付出真的很有價值,滿足感很大。」

現在的小葉揚變得活潑開朗和有自信,並有了眼神的交際,也樂於與其他人互動。(馬來西亞東方網)

療癒無聲勝有聲

採訪當日,「肥貓」臨場發揮「動物治療師」的專業,跳上小葉揚的腿上,以行動代替言語參與採訪。邱逸俊說:「動物不懂說話,但當彼此建立了深厚關係,一個簡單的眼神交流,以至每個細微的舉動都是溝通,更勝千言萬語,而陪伴就對牠們最真誠的回饋。

邱逸俊表示,「肥貓」性格溫馴,愛親近人,很適合當治療動物。他笑言,兒子看到肥貓都十分雀躍,總會先叫它的名字,似是連自己和太太都看不見。對邱逸俊而言,圓圓胖胖的「肥貓」可算是對兒子一種無形的治療。少了語言的溝通,這樣溫馨的畫面更顯得和平而珍貴。

邱逸俊笑稱,兒子不害怕小動物,他反而擔心兒子在接觸小動物的當下,因拿捏不了力道傷害了動物。「我會嘗試讓兒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才不會抓痛了肥貓或其他小動物。」他坦言,兒子接觸動物治療法的這數個月後,大大增加了他的耐心和愛心,也看到他對動物愛不釋手。

邱逸俊(左)是一名動物治療師,他透過治療動物的幫助,跟進特殊兒童的身心行為問題。(馬來西亞東方網)

馬魚蛙都可「行醫」

邱逸俊說,特殊兒童雖不懂得表達自己,但面對可愛的動物,總是流露出純真、渴望的神情,而且,常常當把動物擺在他們面前,就會笑了,可見得他們對這治療的喜愛和投入。

動物跟人類不一樣,牠們不會批判我們的行為,進一步幫小孩子建立自信,讓孩子更勇於表達自己。問邱逸俊,還有其他種類的治療動物嗎?「有啊,青蛙可以,魚也可以。」

哪一種動物最適合?「其實,很多種動物都可以協助治療特殊兒童。」邱逸俊舉例,馬天生具有一股很敏感很纖細的感應力,人一旦坐上它的背,它就會深深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波動,是恐懼還是歡喜,它們都知道,也會非常溫柔地作出配合。

「孩子坐上馬背,因為可以不必依賴他人,很容易就產生獨立自主的感覺,也因而可產生征服感、控制感,從照顧動物中也可以增進自我價值,並增加知覺。」然而,邱逸俊也說,動物治療並非適用於每一個特殊兒童,「有些特殊兒童從小就非常抗拒小動物,不管是狗還是貓,只要是毛茸茸的東西,包括玩具,孩子都感到恐懼,從不觸碰。」

中心裏的每一隻小動物有專屬的空間,日常照顧主要由職員負責。(馬來西亞東方網)

動物助孩子放鬆

邱逸俊指出,「動物治療法」在國外盛行已久,但在馬來西亞還是比較少見。「對小動物來說,金錢和權力都不重要,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們不會計較人的美醜貧富,是人類最簡單的大自然解壓方式。」

Animals for YOUNG動物治療法中心猶如一個迷你動物園,飼養了蜥蜴、鬣蜥、土撥鼠、青蛙、烏龜、貓咪、魚兒、蜜袋鼯等,是中心裏稱職的「動物醫生」。進行治療時,不同動物有不同效果,因此不同的情況也必須選擇合適的動物。

邱逸俊表示,當前眾多研究表明,人與動物接觸時會心跳放慢,血壓降低,呼吸平緩,人會因此放鬆,減輕焦慮感。

因此,Animals for YOUNG的每個療程都有一個目標,小動物的角色,分為身體和精神上輔助。假如服務對像是自閉兒童,治療師會設計一套與動物互動的療程,例如跟貓咪梳毛等等,目標是手臂可以伸長到某一位置;精神上輔助,則是一些遊戲為主,例如小朋友給青蛙進行餵食,訓練小孩的耐性。

「在動物的參與下,特殊兒童會放鬆,減少焦慮和壓力,獲得安全感。同時,由於大多數兒童都很喜歡動物,他們對動物的關注遠超過對人的關注,因此可利用動物來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由於在動物的輔助下,孩子的心情放鬆,戒備心理減弱,家人或輔導治療師就容易與之進行溝通與治療。

在參與照顧貓咪的過程中,小葉揚逐漸學會自我照顧及社交技巧。圖為肥貓陪伴兒子彈琴時的溫馨合影。(馬來西亞東方網)

知識加油站

在幾個世紀前,人類就已經知道動物可以讓人愉悅。比利時早在8世紀時就藉由動物進行醫療。18世紀時,在英國的精神病療養院中,患者可以照料花園的植物及擁有小動物。

如今,歐美國家有一種新的意識,認為動物之於人,不僅是提供人類肉品的關係,或有減輕壓力與陪伴人的功能,牠們並且具有協助及復原人體的效用。

這種想法已形成一種世界性的新觀念及運動。透過電視節目,你或許也知道,外國推廣海豚、馬及貓狗等動物輔助治療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了。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家庭】治愈系動物出診讓自閉兒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