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本地品牌YLY Studio:將傳統的刺繡和針織跟創新設計意念接軌

撰文:王海燕
出版:更新:

有一種古老的手工技藝——刺繡,書中記載它有達過千年的歷史痕跡,盛世時期,西方視刺繡為貴族日常的一個重要教養及生活環節;中國則更視它為民族與國土最驕人的傳統工藝。不過,來到21世紀,問誰再會將之放在心頭,也懶理工藝能否得以傳承。
斯於香港,見狀單靠刺繡工藝維持生計似乎有點難度,不過本地時裝品牌YLY Studio卻甘願以保存這種傳統工藝為大前題,一個個「針織 X 刺繡」時裝系列的誕生,同時又必需要捨棄功利與名利等現代人生活法則,這條路實在是不易走過。

YLY Studio兩位主理人曾麗瑜(Lilian)與許業朗(Matt)。(攝影:龔嘉盛)

這是刺繡又是針織品牌

YLY Studio是由兩位時裝設計師曾麗瑜(Lilian)與許業朗(Matt)共同創立,彼此於大學時期已互相認識,其後又於本地品牌JOHANNA HO共事過。打滾多年時裝戰場,Lilian偶然發現法式繡花,這令她重新思考手工藝對時裝的重要性,於是決意赴法國巴黎Ecole Lesage修讀高級時裝刺繡課程,再到高級刺繡訂製工房Elisabeth Gasbarre Roulleau實習;與此同時,Matt則手持「Hong Kong Young Design Talent Award」這張漂亮的成績單,入讀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深造女裝針織碩士課程。兩人回流香港後再度碰上,發現彼此也抱有同一個創作理念:「必需要將所有的專注力投放於時裝的細節與工藝的本身。」再將雙方的專業相互交織,主打刺繡的時裝品牌YLY Studio便因而誕生。

《PROJECT B》(YLY Studio)

「如何巧妙地應用傳統的手工藝,又能夠與創新設計意念接軌,就是YLY Studio獨特之處。」這種新與舊之間的主題拼湊,一點也不簡單,現階段所曾推出過的兩個系列《PROJECT A》與《PROJECT B》(系列不設時效及主題的限制,因而以A至Z作為單位),也得花上大量的時間研發織品與概念,「就以巴洛克為主題的《PROJECT B》作例子,創作時我們嘗試棄掉過往他人常用作表達主題的釘珠演釋手法,只用上布料與Drapping剪裁,繼而再度思考如何應用法式繡花呈現一個黃金比例。」加上系列成衣的設計紙樣也從不假手於人,繡花的用心構想、織物的細緻度、剪裁的創意,完全都能於當中體會過來。

香港的速食文化非常嚴重,仍會願意花時間去鑽研Textile的時裝設計師基本上是寥寥可數,然而我們也有責任去對抗快時尚的掘起。
YLY Studio
(攝影:龔嘉盛)
(攝影:龔嘉盛)

法式與傳統:法國與香港

話題轉移到刺繡上,只知道法式與傳統的繡花完全屬兩種派系,卻不了解當中的設計細節,Lilian解說道:「兩者最大的分別是工具與效果的不同,簡單說明,法式可先將小珠成串,繼而再一次過勾縫下去,其用途以裝飾性為主,所用的物料也較多元化,能夠於短時間內完成;然而傳統繡花則要逐顆逐顆為小珠繡上布料上,效果當然會比前者更精密細緻,可想而知所花上的時間必定比法式長。」

+2

對於遠赴法國學習繡花的Lilian來說,見識還不止在於前者之技法,更多的是西方的學習態度,以及當地人對工藝的重視,「無論置於法國或英國也好,當地的年青人非常尊重工藝,也會視工藝為一種職業,認為自己是幫助保存文化的其中一分子。」反觀香港,大部分人只視工藝為業餘興趣,賺不了多少生活費之餘又要量度製作的時間成本,急速的生活節奏與功利主義過盛的年代下,叫傳統工藝如何有存活的空間?「法國當地更有繡花師一職,設計師只一心專注做好刺繡。反之香港的設計師要同時兼顧上繡花、紙樣、針織、版單等工序,以為自己變得全能,最後卻發現原來全無精通,只達『半桶水』的狀態,叫人憐惜。」

(攝影:龔嘉盛)

除了工藝文化外,創作氛圍也大有不同。Matt說到英國修讀期間,每每所完成的作品也要展示給同學鑒賞,「有的會批評,有的會欣賞,大家都持開放態度,非常願意給予意見;反觀香港,大家也只會堆頭苦幹,不願分享。」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之中,正正是訓練每位設計師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是一位成功創作人絕不能缺少的東西。」

YLY Studio的故事,是一個本地時裝品牌的故事,亦是一個令我們反思更多有關於何謂「工藝價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