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開關︱星馬、澳洲引頸以待 後疫情時代中國旅客將大不同?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衛健委周一晚(26日)宣布,自1月8日起入境旅客抵達內地後不再需要隔離,結束了近三年的防疫政策。當局還表示將允許中國公民恢復旅行,惟沒有提供時間或流程等細節,這仍無阻眾多內地民眾紛紛作外遊的計劃和準備。究竟現時有哪些國家最急切期盼內地遊客的重臨,疫後中國旅客的出行模式與疫情之前又是否將有所不同?

據大型旅遊網站Trip.com Group表示,由於中國內地即將重新開放邊境,內地民眾正爭先恐後地計劃明年1月下旬的農曆新年出國旅遊。該公司指出,在中國政府宣布相關政策變化後的半小時之內,當地出國旅遊的搜索量飆升至三年來的新高,其中以日本、泰國、韓國為搜索量增長最快的海外目的地。

在內地放寬防疫措施後,東南亞、澳洲與歐美地區的旅遊業界均殷切期盼中國遊客的重臨,正密切注視相關的政策變化、中國航企動態,以至通關情況等。例如,作為中國遊客熱門旅遊地點之一的馬來西亞沙巴州,當地旅遊和旅行社協會主席拿督廖吉祥呼籲,旅遊業界須為明年中國遊客回歸做好準備,坦言:「中國公民出國對所有國際航空公司來說都是一塊大蛋糕。」

馬來西亞旅遊業界已為明年中國遊客回歸做好準備?(Getty)

另一個熱切期盼內地遊客的國家是澳洲,中國在疫情前是當地最大的入境市場。目前,來自中國的遊客較疫情前的水平下跌了95%,過去一年僅有62,120人。熱帶北昆士蘭旅遊局(Tourism Tropical North Queensland)行政總裁Mark Olsen表示:「中國遊客將是2023年的焦點,但估計要到2025年、2026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將取決於航空准入、旅行費用以及與旅行相關的限制。」

據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分析估計,在全球多個經濟體陷入衰退的大環境下,中國開關將會帶來溫和的經濟刺激作用,尤其是對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甚至可為當地內需和許多行業帶來較佳的連鎖效應。

澳洲旅遊業人士認為,中國遊客將是2023年的焦點。(Getty)

疫後中國旅遊將轉變

事實上,亞太地區旅遊業原本在新冠疫情之前正在蓬勃發展,這正得益於龐大的中國旅客及其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強勁需求推動下。旅遊業界原本預計2020 年中國遊客到訪亞太地區將增至1.5億人次,總支出將達到2,300億美元(約1.79萬億港元),但最終因疫情而並未有實現。

過去幾年,亞太地區的海外遊客銳減 84%,入境游客減少多達3億人次,導致航空、酒店、餐飲和旅遊業大幅放緩。隨着今年區內的旅遊業慢慢復甦,有旅遊業專家指出已經看到一些重要的改變和趨勢。

首先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與城市目的地相比,對擁有自然元素並提供更多隱私的鄉村和沿海目的地的需求更高。其次是,疫情也使得遊客傾向於將旅行計劃維持簡單、靈活,且離家不遠。此外,疫情還使得人們更注重健康,生態旅遊和養生旅遊顯著增加。

旅遊業專家指出,疫後中國遊客的出行模式將有所改變。(Getty)

至於內地遊客方面,專家指出他們的旅行方式早在疫情之前已由跟旅行團慢慢變成自由行,尤其是年輕一輩更喜歡靈活而獨立的旅行方式。他們預計在這次通關後,中國遊客將更喜歡亞洲區內作短途目的地的旅遊,包括香港、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主要考慮到這些目的地提供鄰近、有效的防疫控制、負責任的目的地管理、高疫苗接種率和良好的醫療保健設施。

不過,旅遊業界認為,亞太地區旅遊業的復甦最終還是取決於區內疫苗接種率的提高、邊境法規的統一,以及衛生系統準備工作的完善。此外,在機場、旅遊住宿、餐館和景點加強健康預防措施的標準化,也將令旅遊業受益。

劉思敏表示,內地民眾最快要到明年中才會大規模出國旅遊。(Getty)

多數人仍在觀望?

雖然不少國家的旅遊業人士正熱切期盼重新迎來大批中國遊客,但據內地航班信息追蹤服務提供商「非常准」預計,往返中國的航班最快要等到明年5月1日勞動節後才會強勁反彈;而目前往返中國的國際航班僅為疫情前水平的8%。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2024年前國際旅遊不會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他指出,目前內地新一波的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旅游計劃,而且包括日本和印度在內的部分國家已經宣布,從中國出發的旅客必須在抵達時出示新冠檢測陰性證明。他指出:「另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則是金錢,因疫情下內地許多人失業或收入減少,需要時間才能重拾信心。」

近期,國際性管理咨詢公司奧緯(Oliver Wyman)的一項消費者研究亦指出,在宣布放寬旅行限制前,接受問卷調查的過半數中國民眾表示,國門開放後將會等待數月到一年的時間才會再次出國旅游。

可以預期,想要再次見到昔日在世界各地不斷「爆買」的內地旅客,短期內相信也難以成真,而他們的外遊需求和考量也將多少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