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俄烏:開戰一年半,外國企業真有退出俄羅斯巿場了?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俄烏戰爭開始後,包括IKEA、麥當勞、可口可樂在內的許多大型歐美企業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但多個研究顯示,在俄羅斯運營的逾千家外資企業中,僅有少數完全撤出俄羅斯。俄烏戰事開始近一年半,許多西方企業礙於撤資的官僚障礙、財務損失等留守俄羅斯,有的試圖遷址至周邊國家,令一些中亞國家「漁人得利」。

由基輔經濟學院(KSE)進行的研究追蹤了3329家外國公司,當中只有254家公司已經退出俄羅斯(7.6%),1381家企業仍然在正常運營。瑞士聖加侖大學今年1月發佈的研究指,在約1400家歐盟及七國集團企業中,只有約8.5%、即120家公司出售至少一間在俄羅斯的子公司(截至去年11月底)。

負責研究的學者Niccolò Pisani及Simon Evenett表示,離開的西方企業僅佔在俄羅斯開展商業活動的歐盟和G7企業稅前總利潤的6.5%;與留守的公司相比,那些經已撤出市場的公司往往盈利能力較低,且員工人數較多,這令人質疑西方企業是否真的願意與俄羅斯脫鈎。

然而,去年被廣泛引用的耶魯大學研究結果則「樂觀」得多:包括來自中國、印度等國家在內的逾1500間外資企業中,有多達33%(即526家)已經完全停止在俄業務,另有32%則暫停全部或大多數在俄業務。

部分撤離

來自併購諮詢公司The1的Mark Dixon對《華盛頓郵報》表示,有很多公司因為公開宣布會撤資,令人們以為它們已經退出,但事實上許多公司只停止了部分業務、或者未能履行離開的承諾。

據路透社今年3月底的報道,IKEA雖然在戰事開始後幾天內便在俄停止銷售和生產活動,但其母公司INGKA Group在俄羅斯擁有的14家大型購物中心仍在運營;可口可樂集團宣布停止在俄生產和銷售,但幾個月后,集團的10家工廠仍在運營,生產「俄版」可樂(Dobry Cola)及其他果汁類飲品。

俄羅斯媒體RBC援引分析公司Prodazhi.rf的数据稱,今年1月至2月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兩個可樂品牌是Dobry Cola,其次仍是可口可樂(從鄰國進口),兩者合共仍佔同類產品總銷量近半。

此外,其他一些停止在俄銷售的西方企業如Mercedes、BMW、Apple等的產品仍然通過灰色市場在俄銷售,不少經哈薩克等中亞鄰國流入俄羅斯。據莫斯科智庫Avtostat,今年1月俄羅斯汽車市場中,水貨佔所有售出整車的8%,數量在幾個月內從每月幾百輛增加到4,000至5,000輛。

中亞國家漁人得利

受到在俄外資撤離、水貨需求的影響,中亞國家也從中獲利。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道,離開俄羅斯的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中亞。阿塞拜疆媒體Report.az引述專家報道稱,由於俄語在當地的普及、低廉的搬遷成本,許多IT公司正積極將員工轉移到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俄羅斯報紙Vedomosti則報道,蘋果公司已將其在俄羅斯的許多工人轉移到吉爾吉斯。

哈薩克政府正在積極引入考慮遷出俄羅斯的企業。當地媒體引述該國外交部副部長Almas Aidarov稱,政府已經向401家企業發出邀請,截至5月底,有67家企業同意將業務轉至哈薩克,包括美國叫車服務運營商inDrive、軟件工業公司霍尼韋爾(Honeywell)、澳洲鐵礦石開採商Fortescue、及日本貿易公司丸紅(Marubeni)等在內的25家則已經完成搬遷。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今年的一份報告指出,中亞受益於高能源價格,俄羅斯企業遷移及勞動力、資本和匯款流入的增加,以及通過中間商的貿易增加,毗鄰俄羅斯、連接歐洲的這些油氣出口國將迎來快速經濟增長。實際GDP在中亞國家中增長最多的是塔吉克(8%),吉爾吉斯和蒙古(各7%),土庫曼和烏茲別克(各6.5%),而哈薩克的預期增長將是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