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跟風英國推「一月份無酒精」 馬克龍Say No背後實有苦衷?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近日,法國逾45名研究成癮問題的學者聯署去信法國衞生部,指政府在應對酒精風險方面做得不夠,促請當局仿傚鄰國英國支持推廣「一月份無酒精」(Dry January),鼓勵公眾戒酒一個月,惟至今未見當局積極回應。

「一月份無酒精」是由英國個非牟利組織Alcohol Change UK於2013年發起的戒酒挑戰活動,參加者需要在1月份的整個月之內滴酒不沾。這項活動後來於2020年傳入法國,不過法國政府從未提倡法國版的「一月份無酒精」,政界亦被指無意推廣。然而,法國成癮協會(Association Addictions France)的民意調查指出,這項活動越來越受歡迎,逾60%受訪法國民眾希望今年參與其中。

法國全國大學成癮研究教授機構負責人Olivier Cottencin表示,英國的相關研究顯示,活動對參加者的健康有很直接的正面幫助,如有助改善睡眠、血壓等,故希望政府積極推動,而推動預防措施很需要政府的力量。他認為既然法國政府支持設立「十一月無香煙」,沒有理由不支持「一月份無酒精」。

「一月份無酒精」是由英國個非牟利組織Alcohol Change UK於10年前發起的戒酒挑戰活動。(Dry January)

法國成癮協會主席班雅明納(Amine Benyamina)引述官方數據,稱法國當局估計每年約有4.2萬人的死與酒精有關。他強調並非要消滅飲酒文化,而是要求當局披露更多涉及酒精的風險,讓公眾知悉飲酒的影響,「法國政壇對此不情不願,這不是政府的問題,而是政壇中人不想要解決法國的酒精問題」。

不作為皆因「總統愛劈酒」?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被認為是該國自二戰後最支持飲酒的總統。他曾表示自己每日都會喝幾杯,午餐一杯,傍晚一杯,「要是一餐飯沒有搭配美酒,那還真是有點哀傷」。去年6月,他與巴黎橄欖球隊慶祝獲勝時,更曾在球員們面前於17秒內喝光一瓶啤酒。

不過,法國當局並非完全不支持「一月份無酒精」。去年1月,法國政府曾經推出一則宣傳廣告,描繪眾人碰杯慶祝並喊着祝酒詞「祝健康」(santé),隨後提出一個問題:「舉杯祝賀健康豈不是有點荒謬嗎?」

該廣告很快受到當地葡萄酒業遊說團體抱怨,認為廣告沒有提供安全飲酒且不引發問題的指引,認為內容應該要呈現出過度飲酒的風險,而不是在普通的家庭歡聚時刻質疑喝酒的適當性。結果,有關廣告很快就被下架,至今也再未有推出。

當時,反酗酒運動人士表示,政府對酒業的意見反應過快,成癮問題慈善機構也表示,當局回避了圍繞欖球世界盃開展的嚴厲打擊酗酒運動。這些多少皆反映了,推廣無酒精活動的問題在法國社會引起不少的爭議。

活動或與法國格格不入…

上月,因移民法請辭的法國衛生部長盧索(Aurélien Rousseau)表示,他已經開始戒酒,但對於要求政府推動「一月份無酒精」的訴求,他認為有待商榷,因「這等於是政府告訴大家這個月要怎麼過」,不過他相當確定政府今年起會針對年輕人和孕婦發起禁酒的勸導活動。

Krystel Lepresle指,法國是一個傳統上飲酒適度的國家,認為「一月份無酒精」與國家文化格格不入。(Getty)

法國葡萄酒協會和遊說團體Vin et Société發言人Krystel Lepresle則指,政府似乎沒必要推動相關的禁酒活動,因法國是一個傳統上飲酒適度的國家,因此英國的「一月份無酒精」與國家文化格格不入,認為更適合喜歡狂飲的北歐國家。

她補充,9成法國人每週都喝不到專家建議10杯上限,且過去60年來當地酒精消耗量已大減6成,她認為「法國人已經在飲酒作樂和節制之間找到了平衡」。

氣候變化、葡萄酒滯銷衝擊當地酒業

事實上,馬克龍政府在推動「一月份無酒精」方面似乎需要考量的問題不少。法國是繼美國之後的全球葡萄酒第二大消耗國,當地釀酒業關乎50萬人的生計。要求民眾一個月不飲酒的活動,多少會對整個行業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

全球暖化近年影響法國葡萄酒業。(Getty)

尤其是法國葡萄產區近年因天氣乾旱、高溫等異常氣候而受創。全球暖化導致原本好的產區像波爾多則因溫度升高,令葡萄酒酒精濃度過高、單寧酸味提高,改變傳統波爾多酒味道,嚴重影響品質、品牌以至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其中,左岸波爾多的葡萄受到影響特別嚴重,雖然口味變化可用技術調整,例如混合不同葡萄品種,以調整到原本口味等。但法國葡萄酒大多有嚴格的標籤限制,如只有法定區域使用的法定葡萄種類者才能稱之,雖然如今法國政府允許葡萄農增加種植新葡萄種類,以利混合調整口味。但法規條件仍很嚴苛,葡萄農認為有可能「遠水難救近火」。

此外,氣候變化還使得人們對紅酒的需求減少。由於炎熱天氣的日子變長,甚至出現暖冬,不少消費者傾向轉喝感覺較清涼的白酒、粉紅酒或氣泡酒,因而遠離紅酒。

還有一個更具殺傷力的問題困擾着法國葡萄酒業,就是供過於求以至不少葡萄酒得低價出售。自2022年下半年起,波爾多紅酒價格相比過去5年平均價下跌21%,甚至出現超市高檔波爾多紅酒賣2 歐元的賤價,讓當地葡萄農民心痛不已,更嚴重破壞當地葡萄酒的品牌形象和價格策略。

上述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當地業界過去一段時間太依賴中國內地市場,惟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市場低迷,讓法國葡萄酒業「紙醉金迷」的繁盛好時光也隨之一去不返,2022年波爾多葡萄酒出口中國大跌近四分一。

法國葡萄酒近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嚴重衝擊着整個行業,使得政府不能鬆懈。(Getty)

至於歐美市場,情況亦不太樂觀。近年歐美不少國家吹起釀造啤酒風潮,許多年青人追求時尚的釀造啤酒文化而拋棄紅酒。法國去年的啤酒銷售量更首度超越紅酒,調查發現紅酒消費量過去10年大跌32%,主要是18至35歲青年人帶頭轉喝啤酒所致。

隨着消費習慣的改變,對法國葡萄酒的需求有所下降,導致葡萄酒生產過剩、價格大幅下跌,許多葡萄酒商陷入財務危機。法國政府於是提出撥款2億歐元(約17億港元)購買葡萄酒庫存並予以銷毀或用以生產酒精,以支持陷入困境的酒商及支撐葡萄酒價格。另外還將補貼葡萄農剷除部份葡萄藤,每剷除1公頃葡萄藤,可獲補貼6,000歐元(約5.18萬港元),減少波爾多紅酒產量,並輔助農民轉作其他作物如橄欖。

目前,已有近1000公頃葡萄園區登記,三分一登記農民想完全剷除葡萄藤和轉行,三分二人則只想減產保護價格,並轉型專注高價值的高品質葡萄酒。最近,法國農業部長Marc Fesneau呼籲,當地葡萄酒行業仍需展望未來,思考消費者的變化並加以適應。

由此可見,「一月份無酒精」雖然在健康方面或許有利民眾,惟似乎在法國葡萄酒業面臨困境的當下,巴黎當局或許認為仍不太合時宜照搬英國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