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拉攏南亞各國政府 再次蔑視少數民族

撰文:The Conversation
出版:更新:

印度的地區政治正發生改變。她正在尋求加強與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南亞統治精英的聯繫,同時印度為了確保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忽視這些國家正在發生的種族起義。

作者:加拿大威爾弗里德勞里埃大學全球治理講師Hari Har Jnawali

印度政府在其境內反對民族權利的行為是有據可查的。例如,2019年,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決定取消查謨(Jammu)和克什米爾(Kashmir)的自治區特殊地位,印度最高法院最近更裁定維持這項措施。

查謨和克什米爾失去了憲法、國旗和刑法,成為兩個聯邦直轄領土。印度也未能解決其他地區的種族衝突,包括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旁遮普邦(Punjab)和那加蘭邦(Nagaland)。

印度的虛偽

諷刺的是,印度政府支持其他南亞國家的民族運動。它支持(或曾經支持)尼泊爾的馬德西運動(Madheshi movement)、在巴基斯坦的孟加拉解放戰爭(Bengali liberation war)和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Tamils)。

然而,由於印度在國內民族權利方面的記錄,印度在其他地方缺乏任何道德權威。相反,它現在正在奉行取悅鄰國統治精英的政策,希望能成為像中國這樣的地區強國。

到目前為止,這項政策的成效有限。

印度外長蘇傑生 (Subrahmanyam Jaishankar) 與尼泊爾外長納拉揚·普拉卡什·沙烏地 (Narayan Prakash Saud) 握手。 沙烏地抵達出席印度-尼泊爾聯合委員會第七次會議。(Reuters)

自2015年印度對尼泊爾實施封鎖並阻礙石油產品向尼泊爾運輸以來,印度一直在對尼泊爾做出修正。它想迫使尼泊爾政府將馬德希人的要求納入尼泊爾憲法。

尼泊爾拒絕了,而是提交了憲法,但沒有解決馬德希人的擔憂。它還與中國簽署了貿易和過境協議,以盡量減少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

作為回應,印度悄悄撤回了制裁,此後不再向尼泊爾當局施壓。統治精英和馬德希領導人對印度的干涉持批評態度。

總之,印度為封鎖付出了高昂的戰略代價。

在斯里蘭卡科倫坡的一座印度教寺廟裡,泰米爾人慶祝豐收節。(Reuters)

印度過去的失誤

印度過去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

它捲入了1980年代初斯里蘭卡的種族衝突,激怒了政府官員和叛亂分子。印度最終讓位,斯里蘭卡在中國的軍事和財政援助下克服了種族衝突。

1971年,印度介入巴基斯坦的種族衝突,當時孟加拉穆斯林尋求獨立建國,成為今天的孟加拉。這種支持使本已緊張的印巴關係進一步升級。

即使在孟加拉獨立後,種族緊張局勢仍然持續存在。朱馬(Jumma)人民反對孟加拉政府將孟加拉穆斯林轉移到吉大港山區的決定,吉大港山區是原住民少數民族有爭議的家園。印度透過為特里普拉邦流離失所的朱馬人提供庇護來支持他們的鬥爭。

所有這些過去和現在支持鄰國民族運動的努力,都未能助印度獲得該地區的主要參與者地位。相反,它們導致了與執政政府多年來的緊張關係。

印度種族衝突:2023年7月22日,曼尼普爾邦一個抗議現場,庫基人觀看在種族暴力死者的照片。(Reuters)

綏靖政策

這就是為什麼印度正在修復與南亞統治菁英的關係。它對斯里蘭卡和尼泊爾政府的支持為其未來的方向提供了一些暗示。

斯里蘭卡因未能成功起訴25年種族衝突期間發生的戰爭罪和侵犯人權行為,受全球批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要求該國政府在2023年迅速採取行動,解決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

儘管印度在2012年和2013年支持了聯合國關於這一問題的決議,但它連續對最後兩項決議投了棄權票,這表明印度對斯里蘭卡種族形勢的態度出現了轉變。

同樣,自2015年以來,印度對尼泊爾馬德希人的訴求一直保持沉默,印度議會也通過了修復與尼泊爾政府關係的決議。

這些姿態是印度在外交關係中優先考慮鄰國政策的一部分。基於這項政策,印度也有望尋求與其他鄰國建立更牢固的關係。

2024年1月22日,印度總理莫迪出席印度教羅摩神廟的落成典禮,該神廟是由清拆原址的清真寺建成,因此備受爭議。(Reuters)

印度獲益,少數族裔的損失?

這些舉措可能有助於印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但少數群體將失去全球的支持。

南亞民族運動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支持。

過去,他們獲得的大部分支持來自印度。在沒有印度支持的情況下,少數族群缺乏實質的全球盟友,他們的政府便可以進一步忽視或壓迫他們。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