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娃哈哈打農夫山泉 內地網絡輿論場情緒何以一點就燃?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內地著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2月25日過世後,隨之而來的輿論風波,並未隨着宗老的蓋棺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然而掀起風波的不是宗慶后,而是內地眾多隱身於屏幕背後的網民們。眾人將矛頭指向了農夫山泉,痛斥其「媚日」,並將娃哈哈捧上了「愛國」神壇,許多產品賣到缺貨。

「良心企業」對上「媚日企業」

打開內地版的抖音,隨手一刷都能看到力捧娃哈哈的短視頻。有人說其包裝用的是遮光材料,得以防止飲料變質;有人說其四角瓶身與紙箱包裝,利於運輸收納;有人說其八寶粥附的是三折湯匙,讓食用者更好挖料;有人則力挺其AD鈣奶,「不僅喝的是童年回憶,更喝的是情懷」;還有人說,其附的吸管,長度短了一截,不會讓小朋友受傷,甚至用火燒「全程無煙無黑無異味」。總而言之,在一部分內地網民心目中,娃哈哈就等於民族企業、愛國企業、良心企業。

相對於此,農夫山泉的形象和銷量則遭受重創。在眾多批判農夫山泉的短視頻中,有人用伊索寓言的「農夫與蛇」故事,暗指其創辦人鍾睒睒曾對宗慶后「忘恩負義」;有人說農夫山泉旗下的茶葉飲料「茶π」,「茶」字設計的原型乃日本靖國神社,而「π」則是靖國神社前的鳥居;有人說把農夫山泉瓶裝水放在一張白紙上,由上往下看,鮮紅色的蓋子與白底融為一體,就像一面日本國旗;還有人說,鍾睒睒在甘肅地震時,只捐贈了2.4萬瓶水,卻給日本地震捐了5,000萬元。

農夫山泉出品的「茶π」飲料,有內地網友認為,其品名設計源自於日本的靖國神社。(VCG)

也有人把宗慶后與鍾睒睒的子女拿出來對比,指宗女是「愛國資本家」,而鍾子卻擁有美國國籍。無論如何,農夫山泉一夕成為了網絡標靶,被貼上一張「媚日」、「親美」的標籤。

市場競爭竟變調為「敵我矛盾」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今內地網上娃哈哈與農夫山泉的輿論對立,確實就是「何處惹塵埃」。內地網絡輿論場的情緒,經常在有心人士的帶風向下,一點就燃,燃了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娃哈哈與農夫山泉兩家中國馳名瓶裝水品牌,本來只是商場上的競爭對手,卻在宗老過世後,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敵我矛盾」。

有分析認為,這場兩個品牌的炎上大戰,看得到操盤手在背後的斧鑿斑斑,為的就是市場競爭,利用宗慶后的悼念熱潮,一舉將農夫山泉的市場占有率擊潰,並收為己有。倘若如此,可以說是內地飲料市場的一場惡性競爭,網絡上一眾正義心爆棚的網民們,都成為了幕後操盤手所利用的棋子,不符合近年來中央一再強調的「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2024年2月25日,湖北宜昌,市民展示娃哈哈飲料與手機上有關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逝世的消息。(VCG)

娃哈哈對戰農夫山泉的現象,還能看到內地群眾對於日本情感的敏感神經。農山山泉的「茶π」飲料,市場面向的是國內,而非海外,要說其視覺設計帶有日本元素,或許還說得過去,但硬要與靖國神社牽扯在一起,恐怕就過於牽強了。更別說其瓶裝水的紅蓋設計,一向被認為代表中國的紅色,卻將之解讀為日本國旗的象徵,難道不是一種「打着紅旗反紅旗」的說法?

央視發聲批評「愛國流量陷阱」

農夫山泉成為「媚日」的「代名詞」,一方面體現中國人對於日本在歷史認知和情感上的痛楚與仇恨,另一方面多少也能看到「愛國賊」的暗地裏出沒的痕跡。此事讓人聯想起今(2024)年1月江蘇南京一間商場,以梅花、太陽、折扇等傳統元素組成新年氣氛裝飾,卻有博主大張旗鼓痛批「這裏是南京又不是東京」,並聲稱這些裝飾象徵着日本軍國主義的「旭日旗」。風波演變到後來,警方要求商場把相關裝飾貼紙撕除。

事實上,如果看過該商場新年裝飾全景的人,多半會認為喜氣洋洋,不太會有人將之與日本「旭日旗」聯繫在一起。內地中央官媒央視1月28日罕見發聲批評,指「愛國不是生意,根本出路還是要回到法治軌道上,必須對惡意舉報者進行相應懲處」,在強調「愛國無罪」的同時,也表態「舉報有時也是一把雙面刃」,「特別是近年來在虛擬網絡空間中,一些居心不良、心術不正的人肆意捏造事實、毀人名譽,給當事人造成無盡的困擾」。

2024年年初,江蘇南京一間商場被一名博主拍片指控到處都張貼着象徵日本「旭日旗」元素的裝飾,該博主還怒斥「這裏是南京又不是東京!」事後,涉事裝飾圖皆被拆除,商場的物業還被責令整頓。(微博)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也對此發表評論做出抨擊,指該博主此前就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往「親日」、「媚日」的方向硬扯,煽動對立情緒,這絕對不是愛國,而是以極端方式吃流量的邪門歪道,並呼籲廣大網民一定要對這類極端指控保持警惕,不掉入他們的流量陷阱。

走偏鋒的「愛國流量」傷人傷己

胡錫進所說的「流量陷阱」,或許就是揭開本次娃哈哈與農夫山泉輿論大戰神秘面紗的關鍵詞。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許多博主、up主、直播主為了賺取流量而刻意走偏鋒,利用民眾素樸的愛國主義,作為其大賺「愛國流量」的工具,點燃民族主義情緒後卻「射後不理」。如此做法,對於網絡輿論場健康有序的環境,都帶來了嚴重傷害,令網民往往不明就理便掉入了二元式「非此即彼」認識陷阱,從而致使網絡輿論場顯得極其浮躁,甚至吹來暴戾之氣。

回到娃哈哈與農夫山泉的事件本質,宗慶后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批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當然值得社會敬仰與紀念,但緬懷的方式,不應該包括藉由各種道聽塗說又博眼球的傳聞去痛踩另一家本國企業。娃哈哈與農夫山泉本都是中國大小商場賣架上的商品,民眾可依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實在不需要上綱上線到民族深仇大恨的層次,否則最後傷害到的終究是中國自家的企業與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