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炫富錯在哪了?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全身打扮沒八位數不出門」、「在北京有七套房」,這些炫富的話語近期成了內地社交媒體的敏感語言。騰訊、抖音、微博、小紅書、快手和B站等多個內地社媒平台本月15日同步公告,嚴禁用戶散布攀比享樂、幻想暴富等價值觀不正的內容,並著手清理數千條不良信息,甚至封禁違規帳號。

內地社交媒體整頓「炫富拜金」風氣,主要是配合中共中央網信辦為營造「清朗」網路環境而發起的專項行動。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媒近幾周集中清理了數千條違規內容,並封禁多個帳號。

其中微博表明,要從嚴打擊以「最貴」、「天價」等為噱頭,利用獵奇心理進行行銷炒作豪車評測、豪宅展示等信息;炫耀自身「二代家庭」、「有錢人」,以他人視角炫耀「土豪朋友」,展示優越條件、歧視他人等信息;以及凸顯「底層群體掙扎生存」等階級對立的不良信息。

自2020年以來,官方就多次指定要重點整治網上的「炫富拜金」風氣和內容。但此次整頓行動力度似乎更大,甚至有媒體稱炫富網紅圈出現「小型地震」。

【相關圖輯】點圖放大看看「王紅權星」的誇張豪宅及海量Hermès藏品

+42

《澎湃新聞》發現,本月21日當晚,王紅權星、鮑魚家姐、柏公子等多名百萬級網紅全平台帳號同步被封號、禁言。這些帳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過度炫富。

《界面新聞》稱,在短影片平台展示富裕生活的網紅並不少見,但王紅權星、柏公子等可能是少有將炫富作為唯一標籤的網紅。

90後網紅王紅權星本名王洪全,被封前抖音帳號粉絲多達430多萬。王紅權星的影片中,總是能看到滿牆的名牌包包、各種帝王綠翡翠珠寶。影片中的他出入奢侈品牌門店時有如眾星捧月,在國內外各大拍賣行參拍時更是從不手軟。

王紅權星曾在一次訪問中宣稱,他每天出門「如果身上的打扮加在一起沒有八位數,我肯定是不可以的」。

對於外界評價他「浮誇」,他回應稱身高、長相帶給他內心自卑,才會用外在東西來彌補;他還自曝在北京星河灣社區擁有七套豪宅,但他嫌房子位置遮陽光就空置了。

另一名被封殺的90後網紅「柏公子」被封殺前抖音帳號的粉絲近300萬,自稱是美籍華裔,平常出門名牌加身、保時捷911代步。25歲生日當天,他還給自己定製了一台勞斯萊斯庫里南。

內地網紅「柏公子」熱愛奢侈品牌Hermès,曾曬出自己與一屋子Hermès配貨的合影照片。(互聯網)

炫富有錯嗎?

看在部分內地網民眼中,這些網紅高調炫富的同時,也在散播扭曲價值觀。他們主張無論是真富還是假富,炫富這一行為終究不符合中國社會價值觀,還可能會加劇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焦慮和分裂。

另一派網民則認為,要判斷有沒有炫富是非常主觀的。對家財萬貫的富貴人家而言,說不定他們只是在單純地分享生活日常,又沒有違法,為什麼要封殺?

甚至有網民質疑,封殺這些炫富網紅是在掩耳盜鈴,刻意掩蓋中國貧富差距的現實:「說好聽點封殺了炫富奢侈,真實的是我們現在連看看真實天上人間生活的資格都沒了。」

【延伸閱讀】繼承上億身家!被騙家中欠債20年 他畢業才知爸爸這龍頭企業老闆(點擊放大瀏覽):

+25

炫富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無論在哪裡都有人刻意展現天上人間的生活來吸引群眾的關注,而這些嘗試往往極容易成功。

但對於在政治上宣導「共同富裕」的官方來說,炫富行為恐怕也會暴露出這個口號的蒼白無力,一些人的好奇心雖然滿足了,但面對這樣可望而不可及的財富,也可能加劇另一些人的失落感和階級對立情緒。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就向《美國之音》分析,中國社會貧富差距大,民眾往往只能借由看網紅、大V炫富,追求「想像的財富」。但這股風氣悖離「共同富裕」方針,還可能加劇民眾的相對剝奪感,才促使官方出手整治。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新聞晨報》5月23日則發文說,網紅炫富在無形中傳播拜金主義、物質至上、過度消費、攀比心理等不良價值觀,還可能加劇社會「仇富」情緒、貧富差距感、及不同收入群體間的焦慮和對立。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也說,市場經濟導致的貧富差距是中國社會需要不斷治理、平抑的問題。「王紅權星們」的做法是在與這一治理方向唱反調,不僅加劇負面影響,還傳遞貧富差距理所應當、是受到鼓勵的錯誤信號。

【延伸閱讀】拿Birkin墊腳 泰國土豪母子「Hermès手袋堆成山」 誇張豪宅曝光(點擊放大瀏覽):

+25

打不死的蟑螂

從2020年7月起,中共中央網信辦就提出要「深入清理宣揚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不良價值觀的信息」。但這些年來似乎成效甚微,網紅炫富的行為就像「打不死的蟑螂」,春風吹又生。

對於那些自侃「貧窮限制了想像力」的普通民眾而言,看網紅炫富能滿足自身的獵奇、豔羨、觀賞的心理及窺探欲,見識富有群體平時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並寄望終有一天自己也能達到這一高度。

有網民就說,自己沒能力買到這些奢侈品,看他們大買特買,間接滿足一下自己的消費欲怎麼了?

2018年,內地互聯網還曾掀起一股「摔倒式」炫富熱潮,有錢的網民紛紛上傳他們從豪車、私人飛機摔下,名牌包、香檳酒杯等奢侈品散落一地的照片。

「摔倒式」炫富熱潮2018年先在俄羅斯興起(圖),後傳入中國。不少富有的內地年輕人也熱衷在互聯網上傳自己從豪車摔下,奢侈品散落一地的照片。(互聯網)

對炫富網紅而言,他們樂於分享自己真真假假的奢華生活方式,顯然是因為炫富內容能吸引流量。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英文網路雜誌《第六聲》(Sixth Tone)2019年曾報道,微信和淘寶上有一些電商能提供製作虛假炫富影片的服務,每段影片只需花費6元(人民幣,下同)。

報道稱,這些以第一視角拍攝的影片包括了許多炫富元素,如一疊疊成扇形的鈔票、一座奢華的豪宅、一隻異國情調的寵物、一輛豪華的超級跑車等。商家能在影片中加入買家的聲音,仿佛買家真的身在其中。

一些商家還會販賣奢侈品、豪車豪宅、餘額帳單、旅遊休閒甚至直升機購買記錄,連收據的落款名字和日期都能幫忙修改。花不到10元,就能買到一套包裝富豪人設的素材。

費盡心思塑造出一個富豪的形象,歸根究底就是為了讓吃瓜群眾掏出錢包。透過打造富豪人設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關注,進而通過廣告、帶貨等形式割韭菜。

但其中也不乏翻車的例子。如這輪被封殺的柏公子,去年曾被爆出在二手平台「打折」出售自己用過的高端消費品,結果檢驗後發現全是假貨。

說到底,每一場次的「壕無人性」(網絡流行語,意即有錢人有意無意地暴露自己的財富,讓一般人羡慕嫉妒恨)表演,都是一次次的流量操作。群眾的獵奇心理,社媒平台背後的推波助瀾,造就了炫富網紅歷久不衰的流量神話。

只不過,這些炫富網紅可能也沒料到,正是他們大張旗鼓炫富、揮舞鐮刀收割韭菜的行為,最終還是引來了官方監管的錘頭。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