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澤連斯基罵戰、台積電赴美投資千億 「疑美棄台論」再起?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周在眾目睽睽之下針鋒相對,不歡而散,令全球瞠目結舌。已至窮途末路的澤連斯基,仍想用礦產協議取得美國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卻被特朗普當場羞辱「無牌可打」,並被白宮下逐客令。特朗普遂暫停對烏軍事援助等施壓,澤連斯基不得不低聲下氣求和。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2025年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白宮準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定美烏礦產協議, 卻突起口角不歡而散。(Getty)

對照2022年底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迎接澤連斯基,強調美國人民和烏克蘭人民「自豪地站在一起」,肯定烏克蘭為民主而戰;如今慘遭戰火蹂躪的烏克蘭,丟掉20%的國土,死傷數十萬人,昔日被捧為抗俄英雄的澤連斯基,無權上談判桌,最後將被迫與美國簽下喪權辱國的協議,令人聯想到雅爾塔密約,也有人以北洋軍閥同意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二十一條》相擬,令人唏噓。

特朗普當選總統後表明,俄羅斯多年前就表達反對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立場,烏克蘭若加入北約,就形同北約站在俄羅斯家門口,「我能夠理解俄羅斯的顧慮」。特朗普不僅與俄羅斯站在一起,更當面數落澤連斯基拿數百萬人的生命做賭注,拿第三次世界大戰來賭博。喜劇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慫恿,意圖削弱俄羅斯,到頭來成為烏克蘭的歷史罪人。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2022年俄羅斯揮軍進入烏克蘭時,台灣社會已有「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此時美國政策大逆轉,《經濟學人》再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為題,探討特朗普對歐洲政策轉變將如何影響亞洲。《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改與俄羅斯站在一起背棄烏克蘭,台灣憂心面對中國大陸威脅時,是否過於依賴美國支持。 台灣社會也瀰漫「疑美棄台」的不安氣氛。

不具名的台灣國安官員指責中共動員「融媒體」系統,擴大散播「疑川論」(台灣將特朗普譯為川普)、烏克蘭失敗論與「棄台論」;並指「賴清德就是台版澤連斯基」等敘事,正透過名嘴與協力媒體擴散,要分化台美關係。

「特澤會」震撼未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和特朗普又宣佈,對美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約1350億新元),新建五座先進晶圓及封裝設施和一座研發中心。被視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可能變成「美積電」,令台灣震撼不已,台積電股價重挫。

圖為2025年3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會面後,共同會見記者。(Reuters)

半導體業者都清楚,在特朗普的威逼下,台積電委實沒有說不的籌碼。美國掌握半導體生產上游的設備、材料,以及下游的市場,還祭出與對手英特爾合資的威脅,另有反壟斷手段在後,台積電只能在最壞的結果中,選擇傷害相對較小的方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早就指出,美國生產成本比台灣高50%。相關評論也指出,台積電大舉對美投資,毛利率(毛利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必然下滑,相關供應鏈也會隨之赴美。台灣很難再有重大投資案,經濟堪憂,而未來會出現一個美國版台灣科學園區。

當特朗普得意洋洋地吹噓,不費一毛錢就讓全球頂尖晶片廠台積電對美增資,而台灣政府竟將此定調為壯大台灣之舉,強調「沒有美國的壓力」,不啻是阿Q心態。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台灣政府本應統籌包括台積電等籌碼一起與美國談判,如今「台灣莫名其妙失去一張最好王牌」,企業會被個個擊破,不利台灣經濟與就業。

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被詢相關問題時,坦承中國大陸若拿下台灣,那將是毀滅性的事情;但美國將有很大一部分晶片,所以「美國就可有很大的影響力」。因中共不惜武統的態度非常明確,特朗普只字未提保衛台灣之事,連口頭敷衍也不願意。很多人擔心,台灣徹底失去「硅盾」,美國還會保護台灣嗎?

圖為2025年3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會面後,共同會見記者。(Reuters)

特朗普之所以積極加強美國在先進晶圓的製造生產能力,正是擔憂中國大陸拿下台灣後失去半導體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唯有拿下台積電才能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美國一些務實者也看到大陸對台統一勢不可擋,若不能把台積電往美國搬,甚至不惜把它摧毀,至少不受制於大陸,就是要把優勢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且,大陸管制稀土等關鍵資源出口美國,故特朗普還想要格陵蘭和烏克蘭的礦產,想方設法自大陸之外尋求突破。

美國很清楚國力已無法同時面對兩場戰爭,解決俄烏戰爭後,才能騰出手對付大陸。但特朗普的商人性格,不至於在軍事上與大陸硬碰硬,而會在高科技等方面持續進行封鎖,讓兩岸對立,從中牟利。至於對台灣的支持程度,則會根據現實條件以及美中關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