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迫使台積電跪進美國 台灣矽盾恐淪「美國矽奴」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再度上台後,顯然已不滿於傳統國際秩序的遊戲規則,雷厲風行以關稅威脅為手段,逼迫全球企業屈從於「美國優先」的經濟霸權。而這一次,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台積電,成為了美國新一輪經濟戰略棋局中的犧牲品。

特朗普3月4日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之後更在國會演說中大肆吹捧台積電,稱其擁有全球97%的市佔率,將在美國打造「地表最強大晶片」。然而,這場豪華的投資承諾背後,卻是一場逼迫與屈服的談判過程。特朗普直言,「只要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就不用支付關稅。」換句話說,這根本不是正常的市場決策,而是透過經濟勒索,讓台積電不得不把關鍵產能交給美國。

(延伸閱讀:特朗普演說盛讚台積電「世界最強」 美將打造「地表最強大晶片」)

2025年3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發表第二任期首個國會演說。(REUTERS)

對於台積電最新對美投資案,台灣社會的反應人心惶惶,原因無他,對照歷史,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前車之鑑令台灣人不寒而慄。上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崛起,市佔率一度超過50%,美國見勢不妙,便以「貿易逆差」為由,強行對日本施壓,最終逼迫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協定》,終導致日本半導體產業從此走下神壇。如今,美國以「關稅大棒」迫使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手法,無疑正重演當年針對日本的經濟戰。

(延伸閱讀:【中美貿易戰】美國昔日擊毀日本半導體的啟示)

一班美國議員正拿着大槌砸爛東芝的大型收音錄音機,抗議日本半導體及電子產品傾銷美國,佔領市場。(Getty Images)

更值得警惕的是,台積電此舉可能讓台灣的「矽盾」出現裂痕。台灣一直以來仰賴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作為國際博弈中的戰略籌碼。然而,當台積電被美國捆綁,美國取得先進製程技術,甚至研發中心也移至美國後,台灣的戰略價值將大打折扣。儘管仍有台灣科技產業評論抱持最不悲觀的立場認為,「只要技術不外流,這次交易已是最佳結果」。但問題在於,台積電赴美設廠,技術能夠完全不外流嗎?

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場交易對台積電本身而言並不划算。美國的生產成本遠高於台灣,勞動力昂貴且供應鏈不如台灣完善,這意味著台積電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成本將顯著上升。最終,這筆投資能否真的為台積電帶來長期利益,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根據 TrendForce 研究,整理2021年至2030年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變化預測,2021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仍以台灣為主,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佔比分別為71%和53%。預期經過海外一連串的擴產行動後將出現變化,時至2030年台灣的先進製程產能佔比將顯著下降至58%,成熟製程則是30%,而美國和中國大陸分別在先進和成熟製程市場積極擴張。

(延伸閱讀:「非紅供應鏈」是賴清德一廂情願 台積電能躲過特朗普追殺?)

與此同時,在台灣社會內部,「疑美論」也隨台積電「遭綁」而再度升溫。台積電在美國千億美元投資,卻沒有獲得美國政府任何補助,這讓台灣輿論質疑:台灣是否被美國「掏空」?即有投資者直言,「台積電已被美掐住脖子,如果台灣發生戰事,美國根本不會挺台,因為他們要的台積電已經在美國了!」這種質疑並非空穴來風,特朗普政府近期對烏克蘭的態度驟變,削減軍援的行動,更加劇了台灣對美國承諾的不信任。

2024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也曾對美國出兵助台灣表示有所保留,並斥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工作:早該阻止。(Fox News截圖)

此外,再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台積電赴美投資,等於是為美國提供了更多對抗中國的籌碼。美國傳統基金會學者孔明尚就指出,這項投資是基於「強烈的政治考量」,台積電正試圖向美國展示忠誠,以換取貿易上的優待。然而,這樣的「忠誠」是否能夠換來美國對台灣的長期支持,仍然是未知數。畢竟,特朗普並未曾明確表態,是否會因台積電的投資而更堅定協防台灣。

更甚者,特朗普過去就曾直言,台灣是「筆尖」,而中國大陸則是「辦公桌」。這意味著,他的政策重點從來都不是「維護台灣安全」,而是「讓美國賺錢」。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近日分析,特朗普根本不在乎所謂的「第一島鏈」,他關心的只是台灣能提供多少利益。當台積電的技術與產能逐步遷往美國,未來台灣還能拿什麼與美國談判?

(延伸閱讀:台海有戰事:特朗普二度登基,台灣連筆尖都算不上了)

對於這場投資案,台灣政府的態度也令人玩味。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僅能重申過往立場,強調台灣有事,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但這樣的表態,真的能阻止美國繼續掏空台灣嗎?反觀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則憂心忡忡指出,台積電的產能流失,將削弱台灣的「矽盾」戰略價值。但現實是,這場台積電對美輸誠的交易已成定局,未來如何應對,才是台灣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回顧特朗普的「談判藝術」,這回台積電投資美國,在美國包裝下看似雙贏,實則是美國完勝。在美國政府的強勢施壓下,台積電選擇屈從,乖乖將投資轉向美國。而這場交易,也為美國提供了更多談判籌碼,未來是否會進一步要求台積電投資英特爾,甚至強制美國政府入股,都是值得觀察的發展。

最終,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否能保住自身優勢,還是步上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後塵,將取決於未來台灣政府與企業的因應之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交易後,台灣半導體的「矽盾」已出現裂痕,特朗普的「晶片圍城」正悄然收網,台灣未來的處境,將更加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