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實探|逃離996躲鄉村躺平? 青年養老院住客:享受自由是權利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2024年,中國青年的職場困境一度達到頂點,失業率高企,社會競爭激烈,甚至出現了「爛尾娃」(Rotten-tail kids)一詞,形容那些不得不依靠父母的年輕人。許多年輕人開始選擇「慢下來」,躲進青年養老院、村鎮民宿,試圖在焦慮的現實中尋找喘息之機。由此,青年養老院在中國各地興起,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選擇,是年輕人對內卷的反擊,還是對現實的逃避?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2024年年底,《香港01》記者來到浙江湖州的「浪潮青年養老院」,訪問了院主大白以及幾位住客。在這裡,年輕人真的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方式,還是只是暫時的喘息?

浪潮青年養老院坐落在浙江長興的一個小村莊,四周環繞著竹林,環境幽靜,看似與傳統的老年養老院無異。但也正如前綴的「青年」,這裡的住客幾乎都是20至40歲之間的年輕人。

浪潮青年養老院是浙江第一家青年養老院。(潘樂文攝)
浪潮青年養老院主理人大白。(潘樂文攝)

大白是浪潮青年養老院的主理人,他曾在北京的政府企業工作,又到全中國各地旅行,受朋友邀請來到長興,一起開設了這家青年養老院。「我們的Slogan一直是渴望做一個療癒、放鬆、解壓的自我發現之旅。」他認為,在城市裡,年輕人每天被高壓的工作節奏推著向前走,卻很少有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國慶時的這批住客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中間不乏有學者、博士生、道士,還有離職的人,他們在尋找一些自我的過程。還有在城市裡當牛做馬當慣了的這種人,想出來給自己放鬆一段時間,什麼樣的人都有。
——大白

來自蘇州的住客石頭,過去幾年一直輾轉於不同的城市,曾經創業現在進入企業當個普通的「打工人」,但當被問到「最適合生活的地方」,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在上海是生存,在蘇州才是真正的生活。」這次來到青年養老院給自己放長假,石頭表示,他雖然可以適應快節奏,但並不想讓自己被這種節奏綁住。

杭州司機風男。(潘樂文攝)

另一位來自杭州的受訪者風男,曾經創業失敗,如今成為專職司機,他對「躺平」的概念持懷疑態度,「真正想躺平的人其實很少,年輕人根本不可能真正『不工作』,我們這些中年人都不能躺平。」他認為,選擇來這裡的年輕人,並不是為了逃避,而是尋找喘息的空間,讓自己能夠以更好的狀態重新出發,「年輕人應該去享受生活,享受這種自由是我們的權利。」

「青年養老」的現實與理想

然而,青年養老院的環境,是否真能讓住客真正放鬆?作為一個新興概念,許多開設在鄉村的養老院實際上仍處於初期探索階段。住客的期待與現實,往往存在落差。

「來之前,我以為這裡會是那種海邊或者山邊的民宿,早晨可以在躺椅上看日出,晚上有篝火晚會,」石頭說,「但到了之後,發現這裡的環境其實還挺簡單的,沒那麼多額外的活動。」風男也表示,「設施比較簡單,如果要長住,可能還是會覺得有些不方便。」

青年養老院住客石頭。( 潘樂文攝)

記者觀察,青年養老院的多數設施,都是由舊農家樂或舊校舍改造而成。且每日僅百元左右的房價,讓運營者只能極力壓縮成本,設備簡陋房間內需要自備生活用品,甚至連餐食標準也不固定。

對於大白來說,青年養老院更像是他的實驗性創業項目,而「盈利並非主要目標」,「目的是鏈接更多年輕人,一個院子不可能有上百個房間,人均收費是有限的,指望這個東西能賺到錢,都不現實,只有把自己心態放平,去連接更多年輕人。」

大白強調青年養老院的「社交屬性」,入住前對住客進行篩選,確保彼此理念相合,也正因如此,青年養老院的商業模式與民宿、酒店有很大不同,尚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運營到現在,每個月屬於賠多賠少的問題,每個月穩定包是(賠)1萬塊錢。」

浪潮青年養老院主理人大白。(香港01 潘樂文)
你指望這個東西能賺到錢,不現實。真正能賺錢的方式,是把它做成連鎖品牌,或是變成會員制。但那又違背了最初的理念。
——大白

躺平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縱然離開了城市,但大白強調的「社交屬性」也反應出,大家並未真正「躺平」。吐槽職場生活、未來要做什麼、當下趨勢是什麼等等,都是青年養老院中大家聊起最多的話題。

大白表示,他希望來這裡的住客們能在交流中尋找創業機會,「我們其實有很多創業項目,提供給他們,所以大家來這邊住,不是說完全不賺錢了。我們這裡有些人,後來成為了我們的合夥人,或者在這裡結識了創業夥伴,最後又回到市場去做生意了。大家來到這裡,不是完全躺平,而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重新調整的機會。」

大白強調青年養老院的「社交屬性」有別於普通酒店和民宿。(香港01 潘樂文)

石頭直言,現在的工作只是過渡,如果想要滿足自己的一點點野心,還是需要創業。目前,他正在考慮開一家桌球館或者羽毛球館,目標群體依然是年輕人,雖然當下消費降級、經濟低迷,但石頭仍認為只不過是大家的消費邏輯有所改變,「我周邊的人他們只要覺得這個錢花的值,基本上都是會消費的,主要看錢有沒有花的讓你舒心。」

這與社會輿論討論的「青年養老」「躺平」的刻板印象形成對比,許多人認為在青年養老院躺平的年輕人就是「廢青」,但事實上,他們並未放棄打拼奮鬥,而是積蓄力量等待爆發。就如風男所說,「真正能躺平一輩子的人,其實很少。」

內地社會「內捲」的議題近年來備受輿論關注。圖為北京夜晚燈火通明的寫字樓。(視覺中國)

內地企業打響「反內卷」第一槍

當青年養老院成為內地年輕人人們調解內卷和躺平的緩衝帶時,2024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2025年,大疆、美的、海爾等大企業更是打響了「反內卷」的第一槍,開始嚴格限制加班、禁止無效加班、落實雙休日等。除了企業外,部分地區政府開始明令禁止企業詢問女性婚育狀況,減少職場焦慮歧視;同時鼓勵企業推行彈性工作制,讓職場青年們實現「Work Life Balance」。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年輕人的「內卷時代」即將結束?還是只是企業為了響應國家、留住人才的「形象工程」?不論是哪一種,這些轉變和青年養老院的興起都在說明,當下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從個體到群體系統的雙向解壓,大家都在嘗試為「停不下來」的社會留下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