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走了」惹議 美國校園槍擊慘案給台灣疫情的反思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台灣藝人郭彥均日前在臉書(Facebook)曬出與醫護朋友的對話紀錄,內容感嘆疫情爆發之下「小孩越來越慘」、「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意外燒出一場爭議。一時間湧入大量留言抨擊其「製造恐慌」,也有聲音認為台灣染疫兒童死亡數「不能算很多」。效應不斷擴大延燒,郭彥均刪文並道歉後,台行政院長蘇貞昌甚至在5月28日嚴詞回應「將對不實謠言究責查辦」。

此事件亦引起另一派輿情不滿,認為「很多孩子走了」本身確實是事實、不應該將孩童生命量化,從而紛紛發起聲援,還有台灣在野黨政治人物到刑事警察局「自首」。事實上,近來關於台灣疫情的討論,社會上確實感受到不小的壓力,除了官方動輒搬出「假訊息」和「認知作戰」的帽子之外,從Netflix嘲諷快檢測試盒(台稱「快篩」)不足,到超跑選手林義傑和藝人徐小可、郭彥均、高山峰等人批判或反省台灣防疫政策卻遭到「出征」,無不給人台灣「言論自由」和「批評政府」界線正在大幅內縮之感。(延伸閱讀:Netflix為「買不到快檢」meme道歉 台灣正走向「民主惡托邦」?

然而,當抽離台灣政黨政治的對立紛擾之後,郭彥均事件產生的爭議,還可以進一步拔高到民主政治體制對於人民,尤其是兒童生命保障的省思。就這一點而言,此前發生在美國德州造成19名小學生喪命的槍擊案,便是值得作為參照的案例。

美國:無法管制槍枝氾濫的沉痾

槍枝暴力頻傳的美國社會,5月24日發生震撼人心的慘案。一名18歲的高中輟學槍手,帶着步槍進入一所上課中的小學掃射多間教室。面對這場美國10年來最嚴重的校園大規模槍擊案,德州州長在記者會上表示「他開槍屠殺,一切令人恐懼且難以理解」;拜登(Joe Biden)為這起槍擊案哀悼時也省思:「可愛、天真的二三四年級學生,我真的厭倦了這樣的事,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別告訴我說,我們無法對這樣的大屠殺做些什麼。」

在美國政治人物哀傷的背後,這場槍擊案其實帶來了兩個值得追問的問題。第一個,即警方接獲通報抵達現場之後,到實際展開行動之間,何以耗費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這「致命的90分鐘」,有多少年輕美好的生命因為「人民保母」的種種延誤而消逝?德州當局事後雖承認了決策失誤,但家長要求追究責任之聲四起,「無論如何,必須有人出來為此負責。當有人做錯事,他們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依法追究責任,無論是誰負責,他們要如何努力改正?必須有人承擔責任,有人犯錯了。」

第二個,則是深入觸碰到長年糾纏美國社會的沉痾,也就是槍枝氾濫的結構性問題。在這場令人哀痛無比的校園槍擊案前十天,同樣也是18歲的槍手在紐約州一間超市槍殺了十名非裔人士。在此之前,南加州爾灣台灣長老教會發生的槍擊命案,也震驚了華人社會。

美國司法部不久前公布了一份驚人的報告,指從2000年來的20年間,美國槍枝製造商為商業市場生產超過1.39億把槍,光是在2020年,就生產了1,130萬把;而且同一期間另外進口了7,100萬把槍枝,僅出口了750萬把,突顯美國個人武器氾濫,導致槍枝暴力、謀殺和自殺事件激增。將眼光往前推回到2018年3月24日,當時美國爆發了越戰之後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全美數百萬人上街「為我們的生命遊行」,訴求嚴格管制槍枝、立法進行更細緻的管理等等。可是從司法部最新的報告來看,這兩年多以來的時間,槍枝問題非但未得到合理的管理和管制,情況反而不斷在惡化。

5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當天抵達位於德州尤瓦爾迪鎮的羅布小學槍擊案現場,對被殺師生致哀。吉爾仲手撫摸一名遇難學生的遺照。(AP)

儘管德州校園槍擊案致使美國槍枝管制呼聲再起,但正反兩派的對立聲浪依舊不絕於耳。拜登矢言要克服槍枝遊說團體的壓力,設法收緊擁槍權;康涅狄格州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回憶其選區2012年也曾發生小學槍擊事件,從而慷慨激昂地質疑他的議員同僚們:「為何花大力氣競選參議員,如果看見槍殺案增加、孩子倉皇逃命,但什麼都不做。」

相較於此,川普(Donald Trump)還是出席了美國步槍協會(NRA)年會,而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也表示支持人們有攜帶武器的權利。

在槍口下,美國「很多孩子都走了」,社會上對槍枝的看法兩極拉扯,但這不是政府治理力量可以推卸責任而不作為的理由。再加上警方在現場的延誤,一場又一場的槍擊案,將美麗的民主外衣之下,人民生命之於意識形態的位階順序揭露了出來。

台灣:對付假消息重於保障生命

回頭來看台灣疫情下所喪生的兒童們。指揮官陳時中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要怪就怪病毒」,當然這是一場由自然界病毒所引發的災難,但政治上的失能與失職對人民生命造成的生命,恐怕很難將責任完全都推到病毒身上。畢竟在台灣宣佈「新台灣模式」走向共存之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少國家或地區為台灣示範了可資借鑑的經驗,沒有理由「抄作業」還抄得錯漏百出。

截至5月30日的統計,台灣已累積25例兒童重症,其中14人併發腦炎;染疫死亡的10個兒童中,高達5例有腦炎。與鄰近的日本和韓國相比,台灣兒童染疫死亡率確實是偏高的,因此可以看到台灣家長為此高度擔憂,這幾天奔波南北只為讓家裏小朋友接種疫苗。而藝人郭彥均在臉書上的感嘆,也是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當台灣染疫兒童併發腦炎致死案例增加時,陳時中5月24日曾坦言這個問題一開始雖有注意到,「但沒想到Case這麼多」。不過,問題如同醫師蘇一峰所言,早在4月份就曾援引香港研究提醒,這波Omicron導致更多幼童住院,重症關鍵最常見的是熱痙攣,發生率為 11.6%,令他不禁嘆息「早說真的有用嗎?」

4月台灣新北市中和一名2歲男童染疫後重症,搶救6天病逝,為台灣此波疫情首位病歿的孩子。5月30日男童父親在臉書上悲痛地說,等待81分鐘才等到車,盼政府還原真相。(男童父親Facebook)

除此之外,台灣這波疫情第一個染疫重症離世的兩歲男童,其父親5月30日出面痛訴,當時兒子出現高燒、抽搐等狀況,卻在各單位電話打不通、互踢皮球之下,「等待81分鐘才等到車」,錯失黃金救治時間。這名父親一番沉痛表白之後,台灣網路風向竟又演變為政治鬥爭,指責新北市長侯友宜應負起全責。

但真正關鍵的問題卻被政治口水掩蓋了下去。該名兩歲男童的悲劇發生在4月14日,如果政府足夠重視和警惕,並且引以為鑑,他身上的高燒、抽搐等徵狀,完全可以作為案例宣導,提醒台灣所有家長,對自家小孩不幸染疫之後的病況格外留意,便很有可能減少一個又一個家庭充滿自責和撕心裂肺的傷痛。

平心而論,民進黨政府宣揚所謂「新台灣模式」的主要方向係「重症清零、輕症控管」,並不是「生命清零」,那麼其準備和應對的心力,應該是要放在避免「很多孩子都走了」。可是於今看在眾人眼裏的,卻是官方把治理的精神和力量,重點放在了對付「假消息」、「不實謠言」和「認知作戰」上面。況且這些被官方和側翼視為罪惡淵藪的消息,其實更多是對政府政策的批評和不滿,體現了人民在病毒與政治雙重制約之下,對於生命脆弱的不安、無力與無奈。

從美國校園槍擊案到台灣染疫兒童病逝,「很多孩子都走了」,儘管在現象上屬於不同的事件,但追根究柢到其本質卻是一致的。悲劇可以預防和阻止,這並非能或不能的問題,在根本上是為與不為的問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尊嚴,應是真正的「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