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高層會議聚焦「防疫」:短期內地會繼續堅持動態清零?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在最近一段時間,防疫再度成為中國內地社會最熱議話題的背景下,11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重申「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並指出「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這意味着短期內中國內地會繼續堅持現有防疫政策。

但在此基礎上,中央對於科學精準防控的重視在增強。在新華社的官方通稿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兩次提及科學,三次提及精準,要求「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準確分析疫情風險,進一步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在隔離轉運、核酸檢測、人員流動、醫療服務、疫苗接種、服務保障企業和校園等疫情防控、滯留人員疏解等方面採取更為精準的舉措」,並批評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

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今後中國內地防疫措施能否最大限度減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層層加碼、一刀切,讓防疫措施變得更加科學、精準、人性化,直接關乎防疫政策在民眾層面的認受性。

2022年4月2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村民陸續從隔離點回家。在村口,工作人員逐一為返回的村民登記併發放居家監測須知。(新華社)

正如浙江省委宣傳部官方公眾號「浙江宣傳」在《「層層加碼」與「動態清零」完全相悖》一文中的分析:「『動態清零』和『層層加碼』勢不兩立,要想『動態清零』可持續,就必須嚴肅、徹底、重拳清理『層層加碼』。一些地方對『動態清零』理解有偏差,在防疫過程中私自搞了不少『土圍子』,比如隔離場所收費,隨意以靜默、封城代替管控,用賦碼、彈窗的形式限制人員出行等。這些做法,既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提高了全社會的防疫成本,又嚴重干擾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動態清零』大局。」

11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了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其中規定「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

應該說,這二十條措施相比于之前是有明顯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民眾的關切,更符合科學精準防疫的宗旨。

對於防疫過程中民眾反映較多的民生問題,比如就醫難和基本生活需求,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作出了回應:「要全力做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保障,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醫等基本民生服務,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幫助力度,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這也是很關鍵的問題,不論西安封城、上海封城期間出現的缺米少菜、非新冠病人就醫難,還是最近蘭州三歲煤氣中毒男孩送醫不治死亡事件,都是警醒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的一處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在進行核酸檢測的相關準備。(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還要求,「大力推進疫苗、藥物研發,提高疫苗、藥物有效性和針對性」,「要做好重點人群疫苗接種等工作,築牢疫情防控屏障」。這一點對於當下中國內地來說非常緊迫,直接影響中國內地防疫政策何時能夠放開。

綜合來看,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召開,說明已經意識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內地防疫所面臨的問題。現在的關鍵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關於科學精準防疫的要求,對於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層層加碼、一刀切的批評,能否對地方防疫形成硬約束。不論如何,從當下中國內地防疫形勢來看,不再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科學精準防疫已經成為不同群體最大的重疊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