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台灣」是美國的台海「避戰」之道?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台灣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各方無不追問背後原因。不少看法認為,兩岸關係惡化致使台海危機升高,把民眾推往戰爭邊緣,以及有意延長兵役,都令蔡英文政府大失選票,象徵「和平拒戰」躍升為台灣新民意。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選後的一番談話,又讓美國在台海戰爭中可能扮演的角色,蒙上一層值得推敲的神秘外衣。

11月29日,孫曉雅舉行赴台就任後的第二場記者會。她先談到此前在峇里島舉行的習拜會,認為這場會晤已讓各界對美中關係的走緩吃下定心丸。話鋒一轉,論及台海問題,孫曉雅說:「避免戰爭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利害相關者與外交官員共同責任,戰爭造成慘絕人寰的悲劇,就像我們看到正在發生的烏克蘭戰事一樣,所有人都應該竭盡全力以避免戰爭發生。」

「有美國特色」的「避免戰爭」

美國高層官員過往對台海的表態,通常使用「和平穩定」,抑或是「反對單方面破壞現狀」。「避免戰爭」(避戰)這個在台海危機不斷升温後,在憂慮於兩岸情勢的台灣政學媒界談論已久的主張,如今正式從一位美國駐台官員的口中說出,看似拜登(Joe Biden)在與習近平會面時承諾的「五不四無意」正在發揮作用,美國也要出手降降台海的煙硝味。

11月29日,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舉辦就任迄今第二場記者會。(Facebook/美國在台協會 AIT)

不過,孫曉雅的談話還有不能被忽略的下半段。她說,「雖然避戰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但唯有具備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才能有效嚇阻與真正避免戰爭爆發。因此,美國認真看待其在《台灣關係法》下的責任,並與不分黨派的台灣民選代表合作,草擬相關軍售計劃。」

前後連結起來,才能看出美方在台海所謂「避免戰爭」的箇中道理。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政界精英興起一股烏克蘭熱,並希望將烏克蘭經驗複製到台灣身上,故而不斷鼓吹「不對稱作戰」和「全民皆兵」云云。

就在孫曉雅表態「避戰」之後,美媒彭博社(Bloomberg)隨即爆料,稱取得美國國務院消息,美國將提升對台軍售規格,出售多達100枚最先進的愛國者(Patriot)防空導彈,以及雷達和相關支援設備,總額約8.82億美元。此外,近日美國行政部門已通知國會將對台灣出售可供F-16與經國號戰機及C-130運輸機使用的零附件,總價值約4.28億美元,這已是拜登政府任內第七度對外宣布的對台軍售。又要台灣「全民皆兵」,又要加碼對台軍售項目,如此「備戰」之舉何以能稱得上「避戰」?

事實上,如果站在美國的角度來思考,或許並不難以理解。中美戰略性競爭的結構性矛盾已不可逆,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做法,莫過於在對華關係上安撫北京,同時又利用「台灣牌」劍指北京、拉攏台北。這套兩面手法,前者即體現在「五不四無意」,後者則展現在對台軍售,共構為「有美國特色」的「避免戰爭」。

「將最先進晶片帶回美國」

對於要保住世界唯一霸權地位、遏制中國崛起的美國而言,「避戰」與否並非其當務之急,真正困擾美國的,應在於倘若台海爆發戰爭,美國究竟要不要、能不能介入?這才是美國政治精英們論辯的核心議題。因此,當美國官員宣稱「避免戰爭」,其言下之意或已不言自明,亦即美國如何在台海擦槍走火之後,將自己的犧牲代價減到最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中)參加台總統府11月21日舉行的APEC會議代表團返台記者會,表示很多人忌妒台灣有那麼好的晶片生產。(台灣總統府)

這個時候就必須將目光轉移到被民進黨政府視為「護台神山」的台積電身上。近期美國對台積電打的算盤,已可謂是司馬昭之心。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今(2022)年1月公布研究報告,指美國對台灣晶片依賴程度,已經超過於石油,甚至可能引發美中衝突,因此做了一系列的兵推模擬,其中還想定台灣遭受攻擊後,建議將台灣半導體工程師帶到美國安置。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0月接受美媒節目專訪即有示警,他認為北京會避免攻擊台積電,可是如果真發生戰爭,「我的意思是,它會被摧毀。一切都將毀滅」。11月張忠謀代表台灣官方出席APEC峰會,透露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內地譯作哈里斯)「對晶片特別有興趣」。與此同時,台灣媒體即在桃園機場直擊,載着大批台積電工程師及其家屬的包機,飛往亞利桑那州,而且包機不止一架。

特朗普(Donald Trump,台灣譯作川普)時代的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任時即言,「台積電新廠將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扭轉局勢,強化美國國安及經濟繁榮」。這項政策顯然在拜登時代更為「變本加厲」,拜登先在8月簽署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12月6日又高調親自飛往亞利桑那州台積電新建的12吋晶圓廠(晶圓21廠,簡稱Fab 21),參加第一批機台入廠(First Tool-in)的移機典禮。

最新的消息是,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迪斯(Brian Deese)12月5日表示,台積電宣佈的擴大投資計劃,將一舉增加到400億美元,並在2026年量產;白宮官員強調,此舉將可滿足美國先進晶片的所有需求,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迪斯亦解讀拜登親赴台積電新廠之行的意義,在於紀念「台積電將最先進晶片帶回美國」的重大里程碑。

美國總統拜登於12月6日出席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新工廠的移機典禮,藉此機會強調其政策使就業市場成長,並且對於台積電擴大投資一事指出,此舉「有望改變遊戲規則」。(Facebook/美國在台協會 AIT)

當「護台神山」變成「護美神山」

美國對台積電的動作頻頻,令台灣社會出現了台積電是否「去台化」的焦慮,質疑「台積電」要被變成「美積電」。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並不是要將台積電「去台化」,而是有意從根本上「去台積電化」,將高階晶片的生產技術最後完全壟斷在美國手裏。

儘管孫曉雅在記者會上稱是張忠謀主動要求去美國設廠,但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則抱有懷疑,他認為張忠謀在多次演講中都暗示是美國壓力要求他去設廠的,「可見孫曉雅的說法大有問題」。

美國對台積電打的算盤,以及台積電腳步加快往美國挪移,何以對台灣來說如此重要?蔡英文政府的「大內宣」,早已形塑台積電是台灣足以抵禦北京「武統」的「護台神山」。俄烏戰爭開打之初,台灣社會人心惶惶,民進黨安撫民心的主要說法之一,也是強調台灣擁有台積電、因此台灣絕非烏克蘭。

在中美競爭和科技博弈的態勢下,美國把台積電的人才與技術大幅「為我所用」,「護台神山」將要成為「護美神山」,更讓民進黨的「大內宣」面臨破功。按其邏輯,豈不是等於讓台灣失去比軍購武器更要緊的「金鐘罩」和「鐵布衫」?

這恐怕才是台灣最需要擔心的可能場景,「出賣台灣」或許是美方「避免戰爭」之說的潛台詞:當戰爭打響,美國大可以武器「聲援」台灣,而自己則置身於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彼岸,隔岸觀火、高枕無憂。

FAQ:

何為「五不四無意」?

11月14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拜登在會上向習近平承諾,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脱鈎」,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