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蔡英文「抗中保台」失效 「國際挺台」不靈了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11月26日晚間落幕,選舉結果譜寫出「民進黨重大潰敗」這個事實,台灣執政黨僅守住五個縣市、政黨版團全面退守至南台灣,是其1986年創黨以來在地方層級選舉遭遇到最大的滑鐵盧,蔡英文已宣佈辭去黨主席一職。選前除親綠媒體之外,各方民調幾乎都預測選情對民進黨極為不利,民進黨終究還是在選戰後半段使出「抗中保台」大絕招,但台灣民意依舊「一去不復返」。

台灣內部紛紛在問,何以過去靠着「抗中保台」牌無往不利的民進黨,卻在今屆選舉完全失效?選後大部分的解讀認為,主因在於蔡英文施政不力、民進黨太多負面選舉,以及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仇恨值太高」,致使整體「大環境」對民進黨不利,大失民心。當然,這些內部因素都是存在的,也確實發揮了作用,致使選舉大敗的結果,連民進黨人士都直呼想不到。

不過蔡英文「抗中保台」牌在最後關頭失效,其實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大環境」,那就是地緣政治出現悄然變化的客觀現實。

「抗中保台」牌在本次九合一選舉的現身,要屬11月12日蔡英文在民進黨造勢舞台上,宣稱「現在全世界在關注台灣,因為台灣位在自由民主的最前線」,「我們每一個行動,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世界如何看待台灣」,並且定調「要給全世界一個正確的訊息,台灣要更堅定捍衛民主,讓世界更團結支持台灣」。

台灣九合一大選前夕,蔡英文為民進黨籍候選人站台催票,呼籲選民「為台灣挺身而出」。(Facebook/陳時中)

除此之外,蔡英文又在11月23日以黨主席身份為黨籍縣市長候選人催票時,聲稱「台灣隊友投給台灣隊候選人」。完全複製了去(2021)年民進黨衝刺四大公投案的招式,指「台灣隊」就是要投下「四個不同意」。其言下之意,莫過於要營造出「台灣人」必須投給民進黨候選人的集體氛圍,並將投票給非民進黨的選民均拒斥為「非台灣人」。

蔡英文民進黨此番將選情好壞聯繫上「國際挺台」力道的論述,也得到一些被視為「親台」或「友台」的媒體人士加持。例如日本媒體人野島剛在台灣政論節目上表示,「如果此次選舉結果民進黨輸得太慘,可能會為國際社會帶來的一個誤會,會誤以為台灣還是要跟中國做好朋友」,「這樣的結果被放在國際上檢視時,對台灣的未來並不那麼有利」云云。

無論如何表述,背後目的都希望將冷到不行的選情注入「抗中保台」的亢奮情緒。而在選舉的最後階段,也能看到台灣網路輿論上開始出現了類似的論調,用以替民進黨拉票。

2018年台灣地方選舉過後,蔡英文聲勢曾經跌落谷底,後來靠着「抗中保台」的「辣台妹」路線攀上權力顛峰。(台灣總統府)

然而,「抗中保台」奏效與否,不可能脱離地緣與國際情勢的趨向。簡單來說,民進黨在經歷2018年地方選舉挫敗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蔡英文竟搖身一變為「抗中保台」的「辣台妹」,並於2020年大選囊括史上新高的817萬選票,擊敗韓國瑜的「韓流」現象,背後最大的推力,一來是2019年香港「反修例」風波,二來是中美之間的戰略性競爭走向衝突的新階段,故而「抗中保台」號召有着絕佳的施力點,「芒果乾」(「亡國感」諧音)令蔡英文和民進黨雙雙「起死回生」。

問題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大打「抗中保台」牌的國際政治乃至於中美對抗的施力點,是否依然存在於2022年11月九合一選舉的當下?可以看到,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站上了西方國際舞台的高光時刻,就算拜登(Joe Biden)取代特朗普(Donald Trump,台譯作川普)上台,美國出手「台灣牌」的力度有增無減,包括絡繹不絕的國會議員訪台,「挺台」法案推陳出新,還有支持立陶宛、捷克等國家促進與台灣的外交關係等等。

蔡英文政府也抓住時機,在台灣「大內宣」為各種「外交突破」,台灣社會也沉浸在大喝立陶宛蘭姆酒、澳洲紅酒的各色「民主喜悦」之中。但是事情正在起變化,當俄烏戰爭久拖未決,美國的歐洲盟友之間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以及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開展「大國外交」,包括拜登與習近平見面時首度承諾「新三不」(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都是中美關係以及國際格局進入另一個周期的表徵。

立陶宛駐台代表機構11月7日正式揭牌運作,卻被質疑該處為立陶宛經濟創新部設立,不具外交領務功能。圖為「立陶宛貿易代表處」掛牌,台灣外交部歐洲司長姚金祥(左)向立陶宛駐台代表盧思融(Paulius Lukauskas)致意。(台灣外交部)

具體到台灣問題身上,此前日本媒體做出民調,有超過七成受訪者不支持日本派自衛隊與美軍聯手在中國大陸武力攻取台灣時對抗解放軍。此外,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又譯作阿爾巴內塞、艾班尼斯)日前在APEC場合上,發言暗示不太可能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至於被蔡英文宣揚為重大外交政績的對立陶宛關係,立陶宛貿易辦事處11月初在台灣正式掛牌運作,卻被揭露該處為立國經濟創新部設立,不具外交領務功能,「外交突破」一詞可說是宣告破功。

換言之,美國及其「民主盟友」們對台灣的態度,已經與過往出現了微妙變化,有的表現出噤默,有的則表現出轉向。而這個細微客觀轉化,使得民進黨蔡英文「抗中保台」喊得再大聲,卻在外部失去了有力的支撐,對內的政治話術自然大打折扣。用不着等到國民黨勝選,民進黨主政下的台灣,在國際政治現實上已經跟過去的氛圍不一樣了。這一點恐怕是蔡英文路線最不願看到,也最不願直面的選情「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