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看兩會·三︱趙春山:兩會後中共對台的五個原則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2023年全國兩會閉幕,重要人事和政策走向陸續底定,由於習近平和秦剛接連對美發表強硬講話,李強則在記者會上對台柔性喊話,兩會過後北京對台政策格外受到關注。台灣專家趙春山答覆《香港01》提問,指大陸採行涉美對台兩條路線並進;並以2024年美台總統大選為時間節點,反獨促統「兩步走」,此前「冷處理」民進黨政府,主力放在外交佈局,此後則將進行從「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3月14日舉行「中共兩會後對台政策之影響」座談會,由身兼該會國家安全組召集人的金門縣前縣長楊鎮浯主持,邀請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等學者專家共同與談。

楊鎮浯開場言及兩會對台灣的重要性,在於台灣無法迴避兩岸議題,大陸兩會人事底定,將密切關係到日後大陸對台政策的執行,台灣不管喜不喜歡都得面對。楊鎮浯也從其出身於金門的立場感嘆,金門人民最知道戰爭的可怕,對於兩岸動盪尤為敏感,更能深切體會到和平得之不易。

趙春山回應《香港01》記者提問,解析兩會之後中共對台工作的人事分工與架構。趙春山指出,新總理李強3月13日記者會上並未提到「統一」話題,只提及加強兩岸交流,表示他的身份屬於事務性,而國台辦主任宋濤負責執行面,最上面的決策還是習近平講了算數,經由王滬寧的說法反映出來。他提醒,中共對台工作其實是兩條路線,一條是涉美,王毅和秦剛扮演很重要角色;另一條是對台的廣泛統戰,重點就在王滬寧和宋濤身上。

進一步從宏觀層面來看待兩會之後的中共對台政策,趙春山透過習近平、李強、王滬寧、宋濤四人的說法概括出以下五個原則:

1. 習近平未來五年處理兩岸關係,一定着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利益,有利於民族的就做,不利的事就不做。

2. 對台政策要與「三個百年」(建黨、建軍、建政)目標相向而行。

3. 目標在於祖國完全統一。

4. 未來手段將採軟硬兩手,和平是軟的一手,以交流促進融合,以融合促進統一;硬的一手是備戰,以非和平手段反獨、反對外力干涉。

5. 統一形式為「一國兩制」,提出「兩制台灣方案」,有別於港澳模式。

趙春山提出他對於北京反獨促統「兩步走」的觀察,以2024年台灣和美國總統大選為時間節點。在此之前,大陸會「冷處理」台灣的蔡英文政府,將主力放在能夠「操之在我」的部分,同時全力在外交上佈局。具體做法包括,以要和平、要交流、要合作、要發展等「四要」,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加強國共聯繫,同時反對主張「台獨」的人士、爭取想要維持現狀的群體,更重要在於反對美國等外力干涉。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學系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以2024年美台大選為節點,北京對台「反獨促統」將分「兩步走」。(張鈞凱攝)

在2024年美台總統大選過後,趙春山認為,中共將開始進行從「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體現於以下兩個路徑:對於「反對台獨」和「接受九二共識」者,採取恢復對話、擴大交流、協商統一;對於「主張台獨」和「不接受九二共識」者,則採取非和平手段「硬」的一手,不僅僅是「武統」,也包括經濟封鎖或制裁。

倘若「武統」爆發,近期《經濟學人》雜誌引述美方人士說法,認為不會首戰即終戰,但趙春山對此看法不同。趙春山透露其個人掌握到的訊息,指中共從香港「反修例」事件和俄烏戰爭都得到相當大的經驗教訓,即台灣問題一旦動用武力,若不速戰速決,「尾大不掉」將對中共打擊更大。

至於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將對兩岸關係帶來什麼不同的影響?趙春山判斷,如果是國民黨重返執政,可以確定兩岸很快就會恢復對話,交流一定會擴大,軍機繞台必然減少,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不大。

要是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勝選,趙春山則悲觀地說,「這個問題非常非常大」,2024年以後中共處理兩岸關係的方法將完全不同,「甚至比蔡英文時期還更糟,會糟糕到什麼程度,現在很難預期」。趙春山也說,2024年之後「美國因素」在兩岸重要性會相對降低,北京將會更加主動,不會繼續讓美國因素阻礙發展。

李強總理3月13日在中外記者會上,如何表述兩岸關係?

李強回答台灣《聯合報》記者提問:「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着筋。我們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台胞、台企來大陸,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當前,早日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外長秦剛在兩會記者會上如何回應台灣問題?

外交部長秦剛3月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拿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指「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