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畢業季爭飯碗 內地名校大學生搶當機場驅鳥師、入殮師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溫州機場上個月錄用一名浙江大學學生為驅鳥員的新聞,引發網民熱議。在機場5月22日公示的人員名單上,可以看到這名浙大學生學的是動物科學,與他一同被錄取的另外兩人,分別畢業於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和浙江理工大學建築學專業。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在號稱「史上最難畢業季」的2023年,大學生的就業狀況牽動著大眾的敏感神經。名牌大學畢業生趕鳥,是就業市場繃不住了?

內地青年失業率升至20.8%再創新高 16-24歲逾600多萬人在找工作

驅鳥員做什麼?

溫州機場的招聘資訊顯示,驅鳥員的職位要求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於生物學、生態學、動植物學、環境科學、土木工程或建築學專業。

此外,該職位還要求申請者大學英語四級達到425分以上,持有兩年駕照,以及能適應倒班和場外作業。

溫州機場對招聘區鳥園。(網絡圖片)

溫州機場工作人員6月6日受訪時說,驅鳥員的工作不是趕鳥那麼簡單,不會大材小用;工作上表現好,還有機會進管理層。

有六年經驗的驅鳥員趙贇(化名)向《極目新聞》介紹,驅鳥員的工作分生態治理和用機械設備進行物理驅趕,目前機場驅鳥的方向越來越偏向生態治理。

生態治理就要求驅鳥員在瞭解植被生長規律、鳥類習性和昆蟲活動節律的基礎上,制定驅鳥方案,對專業素養有很高的要求。

趙贇還說,十多年前中國就有研究生做機場驅鳥員,近年來也不乏海外留學生加入這一行業。經濟效益較好的機場,應屆畢業生稅前年收入可達十幾萬元(人民幣,下同)。(編按:溫州機場未公布驅鳥員薪水,根據北京大興機場招聘驅鳥員崗位月薪:4500–5000元/月,月工資為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總和的80%;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招聘驅鳥巡查員年綜合薪資為11萬,一個月月薪可超過9000元人民幣。)

殯葬業裡的年輕人

另一個相對小眾的職業入殮師,今年清明節時,也隨著一條「90後女入殮師穿上壽衣大方展示」的微博熱搜詞條,走入更多人視野。

熱搜裡的女入殮師李敬芳從事殯葬業十年,除了做遺體美容,還兼做壽衣模特和壽衣直播。她在視頻中大方展示多套壽衣,獲得網民一眾好評。

90後女入殮師穿上壽衣大方展示,圖為主角李敬芳。(微博)

影視作品和新聞報道中,也可以看到更多從事殯葬業年輕人的個案。

從杭州蕭山殯儀館的95後入殮師陳韻秋,到重慶的00後守墓人譚春豔,最年輕的入殮師甚至16歲就入行。

長沙一名殯葬專業的專科院校學生說,像自己一樣想做「生命擺渡人」的「00後」並不少,班裡300多人,一大半都是女生。

淘寶壽衣女模走紅遭攻擊「陰氣重」 網民力撐:積陰德 增福壽

有網民認為,殯葬業受年輕人歡迎的原因有三:對社恐友好;終極剛需;人才需求大。

網上還流傳著殯葬業「月入過萬」、「一晚1600元」的說法,不過一名在二線城市公立殯葬單位工作的年輕人說,月薪只有3200元左右。

儘管殯葬業收入沒有網傳的高,但主修防腐與整容的殯葬專業學生阿杞告訴《三聯生活》,殯葬業「內卷」也很嚴重。

網上流傳的殯葬專業課表,涉及書法、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門類。(網絡圖片)

阿杞說,學技術的學長學姐畢業後主要是做登記、辦手續、選墓址的業務員。「一屆學生裡能出一個入殮師,那都是非常難得了。」

不過,一些中國輿論也指出,年輕人擔任入殮師的故事,都發生在小城市,鮮少出現在北上廣。

殯葬業的「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下就業市場的慘烈。

2020年,一篇名為《淘寶上的壽衣模特》的文章,讓任賽男這名「95後」女孩在內地網絡走紅:

+3

人才浪費?

浙大驅鳥員新聞曝出後,「浙大畢業生當驅鳥員算人才浪費嗎」的微博詞條下,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引來眾多罵聲。

「新浪熱點」發起的相關投票,只有不到兩成的人覺得是浪費,大多數都認為合適,最多人投給了「能實現人生價值就好」。還有高讚評論說,做機場集團直簽正式工,福利待遇好,越老越香,還好找物件。

中國媒體也紛紛入局,第一時間發出機場回應,並向大眾科普驅鳥員的技術含量。《新京報》「莫輕言‘人才浪費’」的評論文章,在微博上被多個十萬、百萬級媒體帳號轉發。

中國青年一代被寄予厚望,但隨著時代的劇烈變化,青年一代也面臨諸多困境。(資料圖片)

《新京報》6月7日的評論寫道:「對需要謀生的畢業生而言,宏大且高蹈的社會期許可能對他們來說還過於遙遠,端牢一個飯碗,才是真正的踏實。」

《紅星新聞》評論同日反問:「名校畢業生,就一定要光芒萬丈,選擇人人豔羨的崗位?這對教育的理解太功利了,而且也不現實。」

官媒《工人日報》6月8日也下場點評,名校畢業生「下沉」到基層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大眾的就業觀應該更加理性和包容。

中國官媒的確不是第一次注意到驅鳥員這個職業。《中國日報》一個名為《夢想青春語》的視頻節目,2019年就報道過廣西大學動物學專業研究生李東在南寧機場當驅鳥員的故事。

20年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被罵,2013年給北大捐款9億元,發表演講時仍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北大屠夫」棄公職創業 學歷是光環或枷鎖?

即便過去20年,只要有和「高學歷、低就業」相關的話題,北大生賣豬肉的陳年往事大概率都會被拿出來說一次。原因在於,每當名校生就業不符合大眾預期,總能引發大眾討論,當中不少是批評的聲音。

與名校情結和解?

不過,有意思的是,浙大生做驅鳥員,這次並沒有被狠罵,輿論場上還多了不少理解的聲音。是中國社會與名校情結和解了嗎?

究其原因,一方面,驅鳥員和入殮師職業的確都比較特殊,專業性強,輿論無可指摘。若換做浙大生賣豬肉,情況可能未必比當年的陸步軒好。

就業市場不穩定,讓每年內地報考公務員的考生數量都在逐年攀高。(Reuters)

很多年輕人或許也逐漸接受了專業不對口的現實。對大學生而言,在知識和技能快速反覆運算,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或許也不能再執著於專業的對口。

另一方面,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就業市場不景氣,中國青年失業率4月升至20.4%的歷史最高;202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又將達到1158萬,再破新高。

就業壓力下,大學畢業生甚至是名校畢業生,都不得不為謀得一份工作而妥協,這已經成為了全社會必須接受的現實。

溫州機場5月22日公佈的一部分錄用人員名單,當中不乏名校畢業生。(互聯網)

就在溫州機場這次公示的同一份名單上,除了錄用三名驅鳥員,還錄用了六名普通安檢員,無一例外也都是大學生,其中還有一名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留學生。

從歷史上看,自中國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招生人數逐年增加,2011年以來本科招生人數維持在5%以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擴招又拉開了帷幕。高校擴招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但當白領職業趨於飽和時,高學歷者的就業問題就會出現。

《科技日報》今年3月發文,號召年輕人走出高學歷「繭房」,同時呼籲社會幫年輕人脫下」長衫」。中國民政部5月也發佈通知,推動開發社區服務崗位,鼓勵高校畢業生在社區內就業。

「史上最難畢業季」已經到來,官方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一系列措施是否奏效尚未可知,為了早日步入職場,想必這屆畢業生不得不做好拋開學歷光環,接受平凡崗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