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柯文哲民調衝第一 代表什麼意義?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2024台灣總統大選倒數半年多,枱面上三組候選人緊鑼密鼓展開競選行程,各家民調亦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目前來看,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暫居第三,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與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互有領先。柯文哲會否脱穎而出,成為近期台灣一大話題。倘若如此,或將改變台灣內部政治格局,對台灣地緣政治亦將帶來別於以往的變化。

柯文哲真能當上台灣總統?

自6月中旬以來,柯文哲民調首度「登三」,也就是突破三成支持率,成為此次大選觀測的拐點之一。最受關注者,莫過於6月18日台灣傳媒TVBS公布民調,柯文哲獲33%支持度,首度衝上首位,賴清德以30%緊追在後,而侯友宜則以23%居於第三。

TVBS民調在台灣頗具權威,但仍可能有親藍的機構效應。而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於6月20日公布調查,同樣也看得出其機構效應,賴清德以36.5%居於第一,柯文哲29.5%居次,侯友宜20.4%落後於前兩人。

6月18日根據台灣TVBS民調中心最新調查結果,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的支持度,在最近一個月內飆升一成,以33%的支持度,首度勝過藍綠兩位參選人。(TVBS新聞畫面)

不過真正的關鍵在於6月18日的TVBS民調,撇除機構效應的因素,其最大意義在於柯文哲仍有一搏、入主台灣總統府的機會,而且可能性不小。約略在此期間,《香港01》駐台首席記者在台灣與年輕同行討論,他們也提出「柯文哲還真的有可能當(台灣)總統」的判斷。

打破藍綠「魔咒」第一人?

回顧台灣總統民選史,自1996年迄今,均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相隔八年輪替執政,從無意外,形成了台灣政治特殊的藍綠格局。有看法認為,此乃美國對台灣政治的制約,藍綠相互制衡,對美國最為有利。柯文哲民調第一的首個意義即在於此,他相當可能打破前述的這項台灣大選「魔咒」,成為第一位非藍非綠的台灣領導人。

該項意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柯文哲特色」,符合其台北市長任內的官途崛起軌跡。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在民進黨名為「禮讓」,實為幕後支持的情況下當選市長。然而自其連任市長前後,柯文哲即與民進黨分道揚鑣,甚至成為綠營支持者的眼中釘,雖然任用不少具有國民黨背景的人士(例如台灣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即出身國民黨),但亦與藍營保持距離,以一人帶起一黨的模式,在台北市政壇走出藍綠格局。柯文哲儘管已卸任台北市長,但其創造的獨特個人風格與政治路線,仍透過九合一選舉「保温」,並在2024大選持續發揮温度。

6月28日柯文哲(中)參拜台灣大甲鎮瀾宮,接受媒體聯訪。(台灣民眾黨提供)

「厭綠厭藍」氛圍寄託者?

跳脱出柯文哲個人視野,其民調「登三」,甚至位居榜首,之於這場大選的重要意義更能突顯出來。首先在於藍綠格局之破除,台灣社會厭綠厭藍的心理氛圍積累已久,但始終沒有可資寄託的第三條路線,柯文哲或許令這一批人看到了曙光。在台灣民進黨看似聲量大,但台灣民意基金會5月15日的民調顯示,過半數台灣選民反對民進黨明(2024)年繼續完全執政;至於國民黨,在多數選民特別是年輕群體的心目中,早已是陳舊不堪,不能委以重任的象徵。

此外,藍綠在台灣看似水火不容,但事實上都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權貴政治無論何種顏色登台均無法擺脱。對於美國的過度依賴,對於北京的「拒統」,民進黨與國民黨亦有着相似性;當然,對於兩黨聯手在台灣社會製造出來的種種社會矛盾與沉痾,不分顏色都束手無策。台灣選民看透、看破藍綠,不願台灣政治再由藍綠壟斷,柯文哲身上便代表了如此心聲之集中。

百年變局台灣要如何立足?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在於兩岸和戰格局之出路。眾所周知,兩岸戰爭或和平的選擇,是2024這場大選的潛在主導因素。賴清德自居為「務實台獨工作者」,被輿論場封為「台獨金孫」,其力主「台獨」板上釘釘的形象早已深植兩岸,就算是民進黨支持者,內心裏亦深知賴清德當選意味着兩岸往戰爭更進一步的危機。至於侯友宜,身上既承擔了國民黨兩岸既得利益者的傳統認知,同時又比馬英九還「不沾鍋」(易潔鑊),至今兩岸論述不明不白,還「發明」了「西邊」一詞代稱「大陸」或「中國」,顯然其兩岸腳步猶不踏實,很難獲得選民信賴。

2021年上海台北城市論壇(雙城論壇),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發表致詞。(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的兩岸形象,反而有利於佔據藍綠兩黨之外的空間。或有人言之為投機,但也可解讀為其創造了新的光譜,打破原有藍綠意識形態窠臼。柯文哲曾說,「台灣不過只是(美國)貨架上的一件商品」,說出了台灣「親美」社會長年以來的「真心話」;對於中國大陸,柯文哲雖不脱台灣主流反共意識的元素,卻也能從其口中說出「兩岸一家親」、「對話比對抗好,交流比斷流好,友善比仇恨好」等言論,更貼近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想像。換言之,民進黨與國民黨之外,台灣於陸美之間能不能找到「百年變局」之下更合適的立足空間,柯文哲或許讓更多台灣民眾看到了契機。

直面「統一」的關鍵命題?

平心而論,台灣所面臨的地緣政治難題,如何面對統一進程的新局,絕對比美台關係要緊千百萬倍。在目前枱面上的台灣總統候選人中,究竟有沒有人正視過這個命題,確實令人打上一個大問號。當前唯一敢於提出「和平統一談判」的王建煊,能否通過選民連署的門檻尚未可知。一位長年觀察台灣政情的兩岸知情人士告訴《香港01》駐台首席記者,柯文哲在該問題上的態度值得玩味。他說,柯文哲曾在去(2022)年提出「金廈大橋」的主張時,宣稱若是中共要對台動武,「一定是直攻本島的斬首任務」,而柯文哲不畏「斬首」的風險老早執意參選2024,表示其顯然已深思過兩岸統一、甚至是武統的問題,也意識到2024坐在大位上的那個人,必然要帶領台灣直面此問題。

在台灣的藍綠束縛,以及兩岸統一命題等兩大關卡面前,柯文哲能否真的走出新路,目前或許還言之過早,但他的民調走勢,卻代表了台灣選民內心深處的思考與變化。如果柯文哲能維持三成以上的支持度,並造出一股勢來,相信能夠再吸引到更多觀望者的選票。柯文哲能否在2023與2024新舊交替年造出「浪」來,這個問題只有他自己可以回答。更重要的還是台灣民眾的抉擇,藍或綠、戰爭或和平、維持現狀或統一談判,2024大選勢必是台灣安身立命的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