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望於台灣青年」 北京兩岸關係推倒重來、轉守為攻?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中美關係進入戰略調整期,再加上台灣2024年大選在即,美方與民進黨政府對中國大陸「磨刀霍霍」。但在內地的官民輿論場上,卻呈現出另一番樣貌,尤為展現兩岸青年交流欣欣向榮的一面。疫後兩岸民間以青年為主體的民間交流「陸熱台冷」,是否意味着北京主導兩岸關係「推倒重來」,試圖以新的支點扭轉兩岸局勢,值得關注推敲。

大陸師生訪台團受官媒重視

7月中下旬,以奧運乒乓球冠軍丁寧為團長,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領的37位大陸師生訪台交流團,展開了九天八夜的行程,台灣傳媒以「平常心」進行報道,令人感慨兩岸交流熱潮「從零開始」的時光倒流。相較於此,內地媒體的報道幅度則相當之大,展現出對該訪團的重視程度。

內地最高層級官媒新華社,7月23日與24日接連兩天發出大陸師生訪台團的側記報道,光是從標題,就能體會到文章對於該團行程的「寄予厚望」──《青春作伴 未來同行》、《「心更近、情更濃」》。《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日月談」欄目,則刊出評論文章《唱響「兩岸一家親」的青春之歌》,稱「青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除此之外,包括國台辦旗下網媒《中國台灣網》,以及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節目、《澎湃新聞》等傳媒,對此次大陸師生訪台團都有大篇幅的近身採訪與深入詳細介紹。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師生訪問台灣,由北大前校長郝平(右一)率團,奧運乒乓球金選手丁寧(左二)擔任團長。(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該團師生返回內地後,7月24日齊聚北京大學。在郝平的主持下,舉行了「總結座談會」,亦能看到大陸方面對此行的認真對待。

北京看重兩岸青年交流活動

《香港01》駐台灣首席記者於7月24日至28日赴江蘇南京參與活動,見證了前述的報道熱潮。包括深圳衛視等內地電視台,以專題的形式完整回顧了37位大陸師生在台灣的足跡,還特別邀請學者專家和在陸台生分享看法,並做進一步解讀。

在此期間,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在大陸更是蓬勃推展。例如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台聯)的「老字號」活動──台胞千人夏令營,今(2023)年就有來自台灣40所大專院校的200位學生參與,可說是疫情後最大規模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

7月26日,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活動期間,「百企千崗等你來」台灣青年專場招聘會在蘇州舉辦。國台辦主任宋濤(前排中)在蘇州走訪調研期間,特別赴招聘會現場,與台灣青年交流。(中國台灣網)

此外,第三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南京啟動,台方參與主體涵蓋了28個「統派」政黨團體,人數達150餘人,其中年輕群體佔有相當的比例,而活動還專程開闢「兩岸青年的使命與擔當」討論專場。國台辦主任宋濤前往南京,會見了出席該活動的嘉賓代表,「轉達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問候」,同樣體現出陸方對該活動之看重。

宋濤隨後轉往蘇州,參與以「同心同行 青春力量」為主題的「2023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據主辦單位表示,預計有近1,500名台灣青年參加系列活動。在開幕式前,宋濤特別前往「台灣青年專場招聘會」走訪調研,並看望台灣青年,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岸青年同心同行、攜手打拼寄予殷切希望」,「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積極支持更多台灣青年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來」。

「寄希望於台灣青年」新局

看在台灣方面眼裏,或許直覺式地認為大陸花費大筆資源投入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不過只是事倍功半的「統戰」罷了;台灣也有看法認為,可以支持兩岸青年交流,因為這是台灣在價值取向上「反攻大陸」的大好機會。事實上,這些觀點長年以來在台灣內部並不罕見,可以說是「反共意識形態」和西方「和平演變中國」等思維的延長線。在這些論點背後沒看到的是,北京在「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宣示下,在兩岸青年交流身上找到了不同以往的開口和契機。

大陸近年出台政策吸引台灣教師西進,2020年初統計,光是大學任教的台師就超過1,600位。圖為2018年4月18日,一位在石家莊任教台籍教師,與學生討論課業。(VCG)

平心而論,過往大陸涉台部門砸金錢和人力舉辦吃喝玩樂、走馬看花式的台灣青年赴陸交流活動,對於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實屬成效不彰,為兩岸有識之士所詬病。當然,涉台部門追求「業績」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風,仍有待整頓改革,但北京「寄希望於台灣青年」的思路與做法,確實出現了改變。

一位不具名任教於大陸高校的台灣教師告訴《香港01》,現在大陸將台灣的年輕群體區分為「台生」與「台青」兩大類。前者係指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在大陸就學成長的台灣人;後者則指原來在台灣成長求學,到了本科或研究生階段才到大陸,以及畢業之後選擇到大陸創業、工作的台灣青年。

由於兩個群體成長背景不同,「三觀」養成的過程亦有所不同,因此陸方在對待兩者便採取了相應的不同做法。例如對於前者,將加強建立中國大陸與家鄉台灣的歷史與現實連結;對於後者,則強化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體制認識,以消除認識上由於壁壘敵意帶來的誤區。

兩岸「推倒重來」那把鑰匙

北京如此新的對台工作態勢,台灣方面或許尚未意識到其用意。台灣陸委會除了花錢打廣告,呼籲台灣人「登陸」要小心謹慎之外,並未看到北京統一進程「寄希望於台灣青年」的新方向。民進黨政府依恃於「天然獨」的認知,認為台灣青年是其「抗中保台」最為堅強的支持群眾,卻未認識到北京以台灣青年為破口,同樣也在組建一支認同大陸、支持統一的生力軍。

第31屆成都世大運7月28日晚間開幕,中華台北代表團第104個進場,由「排球甜心」廖苡任擔任掌旗官,甜美的笑容融化了許多網友。(Instagram@teamtpe.tw)

有別於「太陽花」世代,以「00後」為主體的台灣青年,日常生活圍繞在抖音、小紅書等手機軟件,他們對於「中國崛起」最沒有思想包袱,也最能接受來自於大陸的新興事物,不像「太陽花」世代那般「逢中必反」。因此,只要在歷史和現實認識上加以引導,台灣青年的思想轉折很有可能出現「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而這些長年在大陸就學就業的台灣青年,其政治態度恐怕很難在台灣各項民調中被測出來,藍綠各陣營只能在既有的政治光譜分野中自欺欺人,不可能察覺到台海的微妙變局,相當可能就存在於這一大批在陸台青。青年掌握了新媒體等新興傳播管道的話語權,他們的影響力還可擴及到其在台的家人、朋友、同學等,不容小覷。

一個案例可以作為變化的參考對照。去(2022)年2月北京冬奧開幕,中華台北隊掌旗官進場時,面無表情,沒有揮手,宛如驚弓之鳥,渾身不自在,彷彿憂心忡忡。然而,今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世大運)7月28日晚間在成都開幕,中華台北隊進場時,受到現場熱烈歡迎,整個隊伍歡欣鼓舞,掌旗官廖苡任更以甜美笑容,虜獲無數大陸觀眾的心,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兩岸青年來往的風往哪裏吹,中華台北隊掌旗官的表情,或許說明了很多事情。

2019年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強調,「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兩岸青年要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別忘了,吹響統一號角的「兩制台灣方案」,也是在同一個場合上提出的。過去大陸的「惠台」、「讓利」等對台政策,是希望把對台工作做進台灣內部,改變民意;但長期宰制台灣的「反共親美」意識形態久攻不下,大陸勢必換個方法,以自身的優勢作為主場,做好在陸台青的工作,對台政策轉軌為「融台」。

北京對台政策歷經「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到「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轉折,如今隨着世界情勢與台海地緣的變局,是否再進入到「寄希望於台灣青年」的新階段,事實上有着很大的想像空間。倘若如此,兩岸關係很有可能「推倒重來」,北京「轉守為攻」,而青年交流正是開啟變化的那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