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中國崩潰論」緣何又來了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多少年來,在歐美輿論場上,一直是「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交相輝映,一三五威脅,二四六崩潰。近兩年,歐美輿論場幾乎全部是唱衰中國的言論,好像中國的衰落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日前,中國前三季度宏觀運行數據出爐,第三季度增長未及5%,加之中美GDP差距進一步擴大,「中國崩潰論」有了更大聲浪。

為何盛行「中國崩潰論」?

中國是不是到頂要衰落了,之後再分析,先聊聊美國的輿論場眾生相。

美國什麼時候需要「中國威脅論」?軍隊要增加軍費時,要搞貿易保護打壓中國競爭者時。美國什麼時候需要「中國崩潰論」?要減少對華投資,吸引資金回流時,要打壓中國資產價格時,要在全球小弟面前維持大哥形象時⋯⋯

美國軍費向來都是全球最高的。隆納·雷根(又譯:里根)當政的八年,軍費從1000億出頭,翻到了3000多億美元。但是好景不長,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國軍費在3000億美元上下徘徊了超過10年。而後小布希的反恐戰爭,2001年到2011年,十年間美國軍費再度翻了一倍多,到了7000多億。然後奧巴馬上台,軍費不升反降,從7000多億降到了6000多億。那時美國軍隊著急了,各種「中國威脅論」一個接著一個的出台。直到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上台,2018年開打貿易戰針對中國,軍費重回上升軌道從2017年6500億,漲到2022年8800億。軍費重回快速上升軌道,五角大廈目的已經達到,所以就沒必要天天哀嚎了。

美國軍費連年上漲,未來聚焦於海軍擴編。(GettyImages)

另一個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問題,過去一直是中美經貿談判的焦點,美國一直認為中國低估人民幣,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恨不得要求人民幣升到4到5之間。最近,人民幣從6點幾貶值到7點幾,匯率問題美國反而不提了,這是為什麼呢?

2018年貿易戰,關稅已經加了,中國生產的產品直接增加了25%的額外成本,結果發現中國的製造業還在繼續發展,美國該進口還是得進口。再加關稅,國內通膨已經先挺不住了。這個情況下,逼人民幣升值,根本沒用。

美國現在的策略是,除了半導體等極少數實體產業外,放棄在實體產業上與中國競爭,全部精力集中在金融戰上。實體產業的主要競爭手段也不是市場手段,而是技術禁運這類的非市場手段。放棄實體經濟的競爭,人民幣匯率就不重要了。而金融的核心是信心,是吸引資金流入。所以,這個階段宣揚「中國崩潰論」,把資金嚇得離開中國,回流美國,成為了美國競爭策略的核心。

如何看這些數據的「變差」

疫情、房地產周期、貿易戰技術戰等多重因素疊加,這兩年的中國經濟確實不太理想,致使歐美媒體一邊倒的唱衰中國,國內也有不少雜音。但必需要強調的是,看經濟發展,不可以斷章取義,更不能只看單一時間段數據,或者是單一品類數據。

以並不太理想的進出口數據來舉例。2019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22.91萬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23.12萬億,2021年前三季度28.33萬億,2022年前三季度31.11萬億,2023年前三季度30.80萬億。2020-2022年三年中國外貿實現了超高速增長,2023年稍微跌了一點,如此就要說中國經濟要崩潰嗎?聊增長的時候,得看看基數吧。

看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中國在2012-2013年超過美國,但一直沒有拉開差距。但在2021年,中國一下子實現了超速發展,和美國拉開了差距。在國際收支平衡表口徑中看貨物淨出口數據更加明顯。美國一直是巨額逆差,逆差愈來愈高。日本韓國也變成了逆差,德國的順差大幅縮窄。而中國的貿易順差是持續上升的,一枝獨秀。2023年有回調,也是很正常的。事實上,在2008年、2015年,順差也都出現過回調。且,貨物出口中國佔全球的份額,在2021年達到了14.6%的歷史峰值。2022年有所下調到13.8%,但仍然高於上一個峰值2015年的13.2%。如此的成績,是要崩潰的景象?

中國港口:A truck moves a shipping container at Lianyungang Port on April 5, 2018 in Lianyungang, China. (Getty)

另一個經常被「崩潰論」者拿來說的數據是企業利潤。2023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558.2億元,同比下降11.7%。這個數據的確連續兩年下降,2022年1-8月同比下降2.1%。然而,企業利潤本身就不是一個穩定的數字。2021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增長49.5%。連續兩年下跌,主要原因是2021年漲的太猛,基礎太大。就具體數據而言,2019年1-8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是4.0萬億,2020年是3.7萬億。2023年的數字遠高於2019年和2019年,有4.65萬億。

事實上,外貿,利潤這些指標,有漲就有跌,經常都是在跌的時候,被大做文章,而漲的時候就不吭氣了。

還有一個被視為指標性的數據——按匯率計算的GDP,中美從2021到2023年的GDP差距擴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美GDP差距為5.2萬億美元,中國GDP佔比美國GDP約77%,達到歷史高點;2022年,中美GDP差距擴大至7.47萬億美元,中國GDP佔比美國GDP約70%。 2023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中美差距繼續擴大,僅佔美國GDP約63%。

造成這個結果,核心原因就是,美國目前處於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階段,所以按匯率計算的GDP,看起來就漲得很快。

其實用當年匯率換算GDP,然後再跨國家進行比較,會出現很多莫名其妙的結果。看一下美日德這三個經濟強國在1980年前后的GDP數字就一目瞭然。

GDP按當年匯率折算:1978年,美國的GDP比日本多1.34萬億美元,比德國多1.61萬億美元。1985年,美國的GDP比日本多2.9萬億美元,比德國多3.61萬億美元。1978年,日本的GDP是美國的43.1%,德國是美國的31.5%。1985年,日本的GDP是美國的32.2%,德國是美國的16.7%。

如果一個完全不了解那段時間世界經濟史的人,僅僅看GDP數字。1978-1985年,表面上看,是美國經濟突飛猛進,日本和德國經濟舉步維艱。日本/德國和美國之間的GDP差距,無論是絕對數字,還是相對比例,都大幅擴大了。中美從2021到2023年的GDP差距擴大,與日本德國兩個國家與美國GDP之間的差距擴大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這個GDP差距變化,能反映真實的历史嗎?當然不能。1978-1985年,是日本經濟最好的年代,日本企業在全球攻城略地,把美國企業打得敗不成軍。日本經濟在1978-1985年的蓬勃發展,和美日GDP差距的不斷擴大,同時存在。會這樣是因為通脹和匯率。1978-1985年,美國處於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階段。處於這個階段時,一個國家的按匯率折算的GDP就會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快速上漲。

中國在2002年-2014年,也是處於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階段。當時不少財經媒體對這個問題的報道也是連篇累牘,經濟學家也都是憂心忡忡,擔心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導致經濟競爭力下降。但這個階段,中美GDP的比例突飛猛進,更高的增長率,更高的通脹,人民幣升值三者曡加,短短10餘年時間,中美GDP就從13.5%直線上升到60%。

可見,只是單一以中美從2021到2023年的GDP差距擴大來判斷中國經濟走向,這是非常愚蠢的。

影響最大的就是房地產

當然,中國經濟最近的表現確實不太好。但主要問題其實集中在一個行業——房地產。

從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上看,2023年1-9月份的所有經濟數據,很少有低於2019年1-9月同期的。唯有房地產,數據比2019年糟糕得多。2019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8008億元。2021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2568億元,同比增長8.8%,達到歷史最高點。2022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3559億元。到了2023年 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只有87269億元,遠低於2021年水平,也比2019年水平要低。

2023年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各行各業都超過預期,唯有房地產比預期還差。房地產是今天中國經濟最主要的拖累。然而,這也是歷史積累下的問題,之前泡泡吹得太大了。泡沫破裂時總是痛苦不堪的。過去欠的債,也總有要還的一天。

根據高盛估算,房地產在2015-2019年期間,貢獻了1-2%的GDP正向增速。而在2022年,房地產拖累了超過兩個百分點的GDP,在2023年拖累了1.5-2%。2024年預計還有1%的負向影響。如果高盛的預測是對的,2023年和2015-2019年相比,房地產一個行業就讓中國GDP增速,降了3%左右。2015-2019年如果按平均7%計算,僅僅房地產一個因素,就應該讓中國的GDP下降到4%區間。也就是說,其實2023年其他行業的發展,讓實際上2023年的情況,沒有想像的這麼糟糕。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早前表示,內地現時的房地產供應過剩,「14億人可能住不完」。(視覺中國)

而當房地產行業恢復到正常狀態,負面影響消除。中國經濟增速比現在額外多一個百分點左右,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宏觀數據和微觀體感的「溫差」,這也是事實,但為什麼體感和經濟實際數字之間的差別這麼大呢?

其實,什麼是對經濟的體感?很簡單,不是數字,而是預期和實際情況的差別。中國目前的經濟,橫向比較,還是全球增長的佼佼者。但縱向比較,確實不太好。從15-20年前的兩位數增速,到10年前的8%,到5-6年前的7%,今年估計只有5-5.5%。如果預期是每年經濟增長7%,實際只有5%,沒有達到預期,肯定體感會不好。就好像一家過去幾年每年增長100%的公司,今年只增長了30%,同樣體感會非常不好。大家都習慣了過去的高速增長,工資年年漲,房價年年漲,當家庭做財務規劃,都按高速增長做的,現在變成中速增長了,自然體感非常差。

地緣鬥爭、全球化退潮、貿易戰,全球都不太平。那個全球化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坦白說,想要體感好,就調整預期吧。

但,所謂的「中國經濟見頂」論,也是要有清醒認知的。過去兩位數的經濟增速,確實一去不復返了。但增速比原來低,也還是在增長,而且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之一。整體經濟根本就沒有到頂,未來潛力仍然巨大,「中國崩潰論」不過是又一次「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