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心絞痛以為胃痛?有機會瘁死?了解冠心病9大病徵

撰文:霍芷晴
出版:更新:

心臟病是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的第三位,當中又以冠狀動腦心臟病(冠心病)為死亡主因。有些患者可能完未會試過有心絞痛,初次病發便出現心肌梗塞,甚或猝死。
究竟冠心病是會突然出現,還是可以防患於未然?冠心病又有哪些徵狀?更重要的是冠心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正值狀年人士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大家實有必要對這病多點了解及早在預防。

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當中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66.6%。﹙資料圖片﹚

冠心病年輕化

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因此病而死亡者佔2015年總死亡人數約13.2%,當中又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66.6%。以2015年為例 ,因冠心病引致的按每十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男性為36.5,女性為16.1。另外,在「2014至2015年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顯示,2.1%的15歲或以上人士表示經醫生診斷為患有冠心病,足見年輕人亦有可能患上這種心臟疾病。

冠心病年輕化數據(按圖了解):

*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是根據GPE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31, EIP/GPE/EB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刊載的標準世界人口而編製。

心臟病種類與冠心病成因

其實心臟病的種類有很多,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性心臟病、原發心肌病及冠心病等,不過就以冠心病最為普遍,而且很多時因心臟病發而暴斃的人都屬於冠心病患者。

那麼為什麼會患上冠心病呢?隨着年紀增長,人體的各個組織都會老化,血管亦漸漸失去原有的韌力和彈性,動脈會變得硬和厚,令能抵受壓力的程度都相對地降低,而當血液內的脂肪(如膽固醇)經由血液輸往身體各個器官時,部分可能會積聚在血管內壁,形成類似濃粥質地的黏液。在日積月累下,管壁便會變得腫厚,以致影響腦部、心臟及身體其他部分的正常血液供應,並造成冠心病。

冠心病成因圖解:

+4

冠心病徵兆與治療

一般冠心病患者都會經歷過勞動性的心絞痛,例如上斜坡或用力時胸口有翳悶或壓迫感,通常持續幾分鐘至十分鐘不等,休息可以幫助緩和病徵。另外,因冠狀動脈發生受阻塞或變狹窄,導致心臟肌肉缺血而形成的心絞痛,最常見的徵狀就是胸骨下出現擠壓性的痛楚(有些患者所受的痛楚甚至會反射至左臂及手肘,令人誤以為是胃痛)。另外有些患者可能完未會試過有勞動性心絞痛,而第一次知道患上冠心病的病狀是心力衰竭(腳腫、肺積水、呼吸困難),甚至立即導致心肌梗塞,甚或暴斃。

部份冠心病徵狀(按圖了解)

+5

治療冠心病方法

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藥物治療和心臟手術治療。

1. 藥物治療
如果病者的血管阻塞情況不嚴重,則無須接受任何手術,可利用藥物治療,藥物的功能是減少心臟耗氧量,令心跳減慢,降低血壓或擴張冠狀動脈,令狹窄血管擴張,不過,沒有一種藥物可以令已收窄的血管完全回復正常狀態。

2. 心臟手術治療
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手術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全身痳醉的動脈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只需局部痳醉的心導管式冠狀動脈整形手術。前者是從病人的腿或胸處抽取血管,接駁阻塞的血管,讓血液自新接駁的血管分流繞道,避過阻塞的部份;後者利用心導管探入冠狀動脈,當導管到達狹窄或塞處,導管前端的氣球會膨脹,令血管收窄的地方擴張,使血液流通更暢順。心導管式的療法除了氣球整形手術之外,還有其他好幾種高科技的通血管手術,不過有些仍然在試驗階段,詳細情形應向主診醫生詢問清楚。

﹙資料參考:衛生署、香港醫學會、關心你的心

相關文章:
【心臟衰竭】氣促、咳嗽都是徵狀? 當心12個心臟衰竭警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