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調查|逾4成受訪者有長期痛症 養和專科醫生:須適時求醫!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都市人因疾病或壓力引致疼痛的情況愈趨普遍,若痛症持續超過 三個月,對患者的睡眠、情緒、集中力、與家人關係及社交生活都有負面影響,實在不容忽視。今日(4月16日)養和醫療集團(下稱:養和)發布一項有關痛症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逾4成受訪者都患有慢性疼痛問題,情況不容忽視。

該項調查涉及3,018名受訪者,包括 981名男性和 2,037名女性,以了解他們的疼痛情況和處理疼痛的方法。結果顯示,超過7成半(2,306名)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曾經歷疼痛,並以女性居多,約8成受訪女性表示過去一個月內身體有痛症。另外,逾半受訪者表示疼痛涉及多於一個部位,而逾4成受訪者更出現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的慢性疼痛問題。

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表示,疼痛的部位以肩頸居多,佔表示有痛症的受訪者之62%,其次是腰背(38%);此外,較常見的還有頭痛和涉及手腳及膝蓋的痛症。年輕的受訪者(介乎18至34歲)較多表示不確定疼痛的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身體機能退化」、「血液循環」或「受傷」所致。而中年以上(35歲或以上受訪者)則大都認為疼痛是「身體機能退化」所致。當經歷疼痛,近六成受訪者選擇以休息緩解,其他方法包括按摩或冷熱敷(47%)、放鬆或運動(39%)、服用止痛藥(37%),有三成受訪者表示除了採用其他方法外,亦會選擇求醫(31%)。

痛症非小事 長期持續恐影響生活質素

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麻醉科專科醫生李振垣醫生指出,「疼痛不只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更會導致睡眠質素差、精神緊張、專注力下降等,為工作及社交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持續疼痛而未有適當處理,會為患者帶來壓力和困擾,甚至引致焦慮和抑鬱症,焦慮及緊張情緒會令身體對疼痛的忍耐度下降,導致痛感加劇,繼而形成惡性循環。」

李振垣醫生又指,導致痛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較為嚴重的為癌痛,大約 8 至 9 成的癌症病人曾經歷疼痛,疼痛成因包括:癌症手術後疼痛、腫瘤壓著組織、或者骨轉移引致的疼痛。

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張志偉就解釋,以往醫療技術未成熟,醫生預期病人的壽命短,只會處方嗎啡藥物。然而隨著治療癌症的技術不斷進步,病人的治癒率亦不斷提高,除了根治癌症外亦希望解決疼症問題,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出現疼痛何時應求醫?

李振垣醫生說明,患者在出現疼痛後可留意3點:

1. 疼痛時長:出現持續3個月或以上的慢性痛症;

2. 嚴重程度:是否會對工作、睡眠及日常生活構成影響;

3. 長期病患者:因長期疾病正接受治療,但仍未能改善該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情況。

醫生團隊解釋,痛楚的程度就本身是主觀感覺,因此在進行治療時,醫生會透過要求為病人評分、以及生活受痛症影響的程度,進一步了解病人的情況並作出合適的治療。

(照片來源:由養和醫院提供)

張志偉醫生又提醒,本港存在大眾缺乏對慢性疼痛的認識,加上慢性疼痛不容易找到病因,往往會因此耽誤了治療時間。其實,現時除了傳統手術及藥物治療外,亦有不少治療手法可供病人考慮,例如射頻治療,使用高頻射頻能量深入到皮下軟組織如肌肉、肌腱,將局部組織加熱到特定的溫度範圍,達至放鬆肌肉、減輕疼痛;超聲波導引介入治療,不但準確度高,既可以發現隱藏疾病,又能進行動態檢查;若病人病情嚴重,醫生亦會考慮脊椎剌激療法,植入儀器透過微量電波刺激脊髓神經,以改善慢性疼痛。他指,該治療收費的確較昂貴,因此只會在其他治療方案無效時才會考慮。

養和醫院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表示,現時香港醫學院只是有關於痛症的臨床課堂時長較短,會導致很多醫學生在畢業後不知道如何轉介病人得到相應治療。本調查反映痛症問題十分普遍,希望本港醫學院未來能增加有關於痛症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