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常做運動可減肌肉流失速度?若只做這運動 其實幫助不大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更新:

台灣董氏基金會提醒,銀髮族50歲過後恐面臨「微肌」,肌肉量在50歲後會以每年1至2%的速度流失,60歲後甚至提升至每年3%。

研究顯示,嚴重肌少症老人的死亡率較一般老人高出1倍以上。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韓德生主診醫生表示,持續重訓有助肌少症長輩增加肌肉量和肌力,是最好的運動治療。

相關文章:肌少症|肌肉60歲起流失速度變快 嚴重可影響走路 3招改善狀況

+6

韓德生表示,現在越來越多長輩出現走幾步就氣喘吁吁、坐下去就站不起來的衰弱症狀,關鍵就在於「肌少症」。肌肉量不足會導致肌少、衰弱症,甚至跌倒、骨折、失能、生理及精神疾病、死亡。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恐造成連鎖影響。

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小姐分享,隨着台灣健身風氣越來越盛行,也使乳清蛋白(增肌奶粉)飲品蔚為風潮。而許多人在在聽到乳清蛋白時,都會有「只要喝了就會長肌肉」這類誤解,但其實乳清蛋白只是牛奶中的一種成分,長肌肉的要素還是需要阻力訓練(肌力訓練),才能增加肌肉質量。

有氧運動+阻力訓練 「微肌」變轉機

伴隨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全個台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肌少問題。研究顯示,嚴重肌少症老人的死亡率較一般老人高出1倍以上。根據台灣體育署2021年年運動現況調查,近六成銀髮族雖有規律運動習慣,但常動得不對,多選擇有氧運動而忽略阻力運動。

韓德生提醒,持續重訓確實有助肌少症長輩增加肌肉量和肌力,是最好的運動治療。運動強度應該視身體情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選擇從事符合自己能力的阻力訓練,建議運動處方應同時包括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運動前後要有適當的伸展訓練,以避免運動傷害及運動後肌酸痛的問題。每次運動建議至少30分鐘,最好從年輕時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有氧運動與阻力運動比較

有氧運動

原理:大肌肉以固定節律活動,使得心跳及呼吸變快,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攝氧能力,促進心肺健康。

對健康益處:增加胰島素敏感度、血糖利用率、心肺功能及體能、降低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等風險。

運動種類:快走、游泳、慢跑、健行、排舞、桌球、羽球、網球、爬山、騎腳踏車。

阻力運動

原理:讓身體肌肉反覆負載重量,促進身體特定骨骼肌中蛋白質合成,增加肌肉力量。

對健康益處:降低未來罹患肌少症、衰弱症的風險,也可預防跌倒、骨折及骨質流失;增加全身肌肉量及骨量,增強肌力肌耐力以及增強肌肉蛋白合成能力。

運動種類:瑜珈、重訓、搬運適當雜貨、使用彈力帶或適當重訓器具、園藝(挖掘及搬運適當重物)。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肌少症|長者肌肉流失 因每天都食白粥?用「它」煲粥補充蛋白質

+2

肌少症|肌力流失或增長者失能風險 補鈣外更應做3組運動預防

+5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