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文物變國潮文創?港中學生設計作品有望在國家博物館銷售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如何將國寶文物變成國潮文創,是ACE創意教育協會(香港)執行會長、香港設計師陳曉茵近年來所致力的領域。在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上,陳曉茵帶着「賞國潮 識國風」學界設計比賽的10件設計大獎作品參展。值得一提的是,10位得獎者都是本港中學生,得獎作品更有機會被開發成國博衍藝(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創品牌)的文創產品,在國家博物館銷售。

ACE創意教育協會(香港)執行會長、香港設計師陳曉茵。(孫聖然攝)

由陳曉茵策劃創辦的「賞國潮 識國風」學界設計比賽,去年10月在本港中學生中徵集了眾多參賽者,需以國博館藏文物為靈感、原型,設計國潮文創產品。直至今年5月,比賽落下帷幕,並最終根據和文物的聯繫、對文創產品的理解能力、審美、市場的需要等多方面標準,評選出了10個設計大獎(排名不分先後)。

得獎作品包括以四羊青銅方尊為靈感設計的鎖匙扣,以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為靈感設計的擠壓公仔,以鎏金銀香囊為靈感設計的首飾盒、絲巾和小夜燈,以杏林春燕紋瓶設計的紙花瓶,以桃花洞釉瓶為靈感設計的手袋、以大瓦當為靈感設計的手錶和紙巾架,和以玉龍為靈感設計的頸枕。

而上述10個得獎作品,未來均有機會被開發成國博衍藝的文創產品,在國家博物館銷售。陳曉茵說,本港中學生的設計,被開發成真正的文創產品,再到國家博物館展出銷售「是前所未有的」。

+5

至於創辦比賽的初衷,陳曉茵表示,是為了讓本港中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國博的文物,對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而透過比賽,也令她感受到中學生的設計能力、創造力和審美都十分之高,「挺在線的」。

今屆深圳文博會選擇帶這10個得獎作品參展,陳曉茵希望可以促進深港兩地學生的互相交流,更希望以此提議合辦兩地學生的交流型比賽。

陳曉茵說,ACE創意教育協會(香港)自2017年接受特區政府駐深圳聯絡處的邀請,策展深圳文博會香港館,自此之後已連續8年參與深圳文博會,很開心能與深圳文博會一同成長,並跨過深圳河在大灣區面對更多的發展機遇。

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今屆深圳文博會16號館圍繞「創想無界·相融共生」的主題,聚焦藝術、設計與教育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文創產業教育發展館(GBACE)展館共設6個範疇,包括推廣中華文化、教育支援服務、公益教育、文創數字化與服務、大灣區城市文創合作、大灣區文創設計。